为深化中本、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衔接,帮助学生提前感知高校专业内涵,近距离触摸行业技术前沿,9月26日下午,学校邵春花老师等,带领2025级网络工程(中本贯通)、网络技术(中高贯通)、计算机应用(中高贯通)班学生,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下简称“二工大”)开展主题研学活动。二工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马闯、沈文枫、白双杰、刘琰、吴月萍等老师全程接待,为学子们打造了一场“专业认知+技术体验+精神浸润”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专业引领:解码网络工程的“硬核”实力
研学活动以一场简洁而热烈的欢迎仪式拉开帷幕。在二工大28号楼302会议室,马闯老师对经管校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围绕“网络工程专业”展开了专题介绍。二工大网络工程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25年软科排名位列B+(全国前11.6%、上海第3),专业实力稳居行业前列。“专业以‘网络系统集成’为核心,兼顾网络安全与网络新技术两大方向,实行‘双证融通’培养模式。上一年度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3.3%,优质就业率超20%。”马闯老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们清晰地了解了专业发展路径,更激发了学子们探索热情。
技术体验:走进“虚实融合”的实践课堂
随后,研学队伍在白双杰、刘琰等老师带领下开启“实验室探秘”:路由交换与网络安全实验室可满足局域网组网、网络攻防实训;综合布线实验室还原企业场景,学生能实操“端接测试到系统集成”全流程;“厚技”智算协同创新平台展示云、大数据与AI融合应用,沈文枫老师演示“智能数据处理”,让学子直观感受技术赋能产业。
在智能制造工厂实验室,老师重点介绍了二工大对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实践教学布局——实验室依托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将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教学,学生可参与“智能生产线运维”“工业软件开发”等项目,实现“所学即所用”。学生们感叹课本知识在此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
精神浸润:从劳模故事中汲取成长力量
如果说实验室参观是“技术赋能”,那么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与校史馆的参观,则是一场“精神补钙”。刘琰老师讲解二工大“劳模摇篮”底蕴:校友包起帆从普通码头装卸工起步,刻苦学习、创新28年,研发“抓斗”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成“平凡岗位走向卓越”典范。
在校史馆,讲解员带领学生回顾二工大65年历程——从1960年“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到硕士培养单位、“中国职业教育标杆”,馆内130余位劳模名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批复文件,让学子理解学校“改革、实践”办学初心,明确“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追求。
校校协同:为职教衔接注入新动能
此次研学是两校深化中本、中高职贯通合作的重要举措,通过“进高校、触前沿、悟精神”,帮助学子搭建专业认知框架,打通衔接感知通道。未来,两校将进一步探索“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实践共促”模式,为上海培养更多“懂技术、有匠心、敢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上海职教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