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2-02-24  来源: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宋庆华

摘要:本文从武术的特点和价值出发,对中职校武术教学在师资、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目前的武术传统教学中挣脱出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改革武术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求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推进武术在中职校体育课中更好的开展,传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关键字:中职校 武术教学 现状 对策

前言: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文中简称中职校)武术教学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项目,通过多年来广大教师的努力,武术教学逐渐的开展起来,但整体的教学情况还不太理想。从各个学校的武术教材统计都以套路教学为主,但出现了套路动作有形无神,变成了“类体操”的项目。本文从调查分析法、教师和学生访谈法、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入手,提出了对策建议,试图解决现存的问题,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1我国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1.1武术的特点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核心。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1.2武术的作用

通过武术的练习具有以下的作用:提高素质,健体强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竞技观赏,丰富生活;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因此在学校中开展武术运动对青少年有全面促进健康的效果,符合“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2中职校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

2.1师资缺乏,教师为教而教,完成任务、流于形式

师资缺乏是体育课武术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也有相同遭遇。当没有武术专业基础的教师承担武术教学的任务时,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流于形式、为教而教;或者减少武术的教学内容和降低教学的难度。体育课武术教学的效果源于好的专业教师,而缺乏武术专业教师已成为发展学校武术教学的瓶颈,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培养一定规模的武术专业教师。

2.2调查显示各校的武术教学都以套路教学为主

通过对本市中职校的武术教学调查、学生访谈和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2.2.1教材以套路教学为主,包括:五步拳、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术、24式简化太极拳,但武术对抗性的内容却没有出现在教材中。

2.2.2实际教学内容和教材有较大的缩水,即没有完成规定的教材内容。在调查、教师访谈中显示部分学校的计划课时不足,无法完成所有的教材。

2.2.3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必要检查,使目前武术教学的地位尴尬,作为必修课弃是不行的,教学效果不佳想留也是不易的。

2.3学生缺乏武术基本功和平时的锻炼,套路动作“形、神俱散”

中等职业学校的武术教学基本以套路为主,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而武术套路教学的基础就是基本功,从教学实践中反映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基本功,而且中职校学生错过了发展武术基本功柔韧训练的最佳年龄段,加上学生平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因此缺乏基本功的套路教学效果不理想,动作“形、神俱散”,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

3中职校体育课武术教学的对策探讨

3.1教师应改变武术教学的观念

武术教学是必修课,在没有武术选修课的学校中,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要进行武术的教学,而这些教师虽在大学期间进行过武术普修课的学习,但专项不是武术,没有进行系统的武术学习和训练,造成现在的体育课武术教学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动作示范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同时学生缺乏武术套路所必须的基本功,造成动作的不规范和套路的不连贯。调查显示武术教学的基本情况可以总结为: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如何去改变?我认为观念先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入手。3.1.1首先从教师的自身,需要引进专业的武术教师同时定期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拓宽教师的知识,改变教学方式。

3.1.2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在套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击教学,如自卫术、段位制套路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鉴200411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首次武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的:“应跳出现有的框架和模式,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武术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不用更新教材,就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课把必须的东西补充进来”。

3.1.3要加大教学的投入和重视,使学生从小有基础的练习并养成锻炼的习惯。创编出一些动作简单、易于记忆、实用性强的动作和小组合,改革那些难学、难练、不易记忆的繁杂套路,这样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便于平时的练习。

3.2根据武术的特点采用多种教法

在我们体育课的教学中,武术是一项较难的课时计划,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客观原因严重制约着课时的顺利开展。为了教学任务的达成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具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科学性。抓住武术的固有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使没有基础的学生乐学、好学,学有所成。

3.2.1学生武术基础普遍较差,要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如把五步拳的套路分解成若干个动作单独进行教学,学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连接,这样的效果比笼统的灌输要好。

3.2.2采用口令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白鹤亮翅”等,通过简单的口令和直观的名称帮助学生的记忆,甚至可以直接的按顺序用123….的口令指挥。

3.2.3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从简到繁、从浅到深。学生的基础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教学上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教材本身就不适合初学者,往往是前学后忘,动作的规格不高。所以我们有必要改革一些陈旧的教材,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组合,也可创编一些组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3.3增加武术的攻防练习

武术练习其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本质特征,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因动作的规格要求和原来的技击有一定的变化,或者因连接和演练的需要增加了没有技击功能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的攻防和技击的内在含义依然是套路教学的核心。而我们的教学对攻防练习是缺乏的,从实践的教学中适当讲解动作的攻防和技击的要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武兴趣,增加学武的动力。如五步拳第一式“拗弓步冲拳”,让二个学生对练,一个学生向对面学生直冲一拳,另一学生左手架档来拳然后右冲拳打向对方,整个一防一攻完成动作,上课时可以一下子把班级的兴趣提起来,增加教学效果。

3.4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武术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体育课武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具,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播放武术声像教材、制作武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领悟武术技术要领及其艺术魅力;同时也可弥补教师示范、讲解上的不足。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3.5采用多平台的展示,扩大武术影响和教学效果

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实践性和思想性,尚武和崇德便成为习武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中华历史长河中,少林十三棍僧、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无数民族英雄和武术家,介绍和展示他们的事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尚武和崇德的教育,另外艰苦的习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性和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地作用。武术中套路的动静疾徐、起伏跌宕,散打的战术、对抗等会给人以美的教育,有这方面的表演和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生间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还能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如目前举行的“阳光体育”武术段位制套路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4结论和建议

武术教学在中职校的开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本文调查、访谈中显示的现状和对策中列举的内容,所以武术教学迫切需要一些改革,使中职校武术迎来勃勃生机,传承民族传统的武术文化。针对武术教学中的现状和对策我提出以下的建议:

4.1虽然武术专业教师对武术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但短时间大范围引进武术专业教师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是不现实的,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的配备,我们应着眼通过在职进修和培训等的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4.2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难以一朝改变,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从观念的改变、教法的多样性、教材的适合性等多方面努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4.3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学校体育教学承担了不可推卸的传承重任,让我们的青少年体魄健壮、武德高尚,学校和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4.4各级行政部门和各级领导应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基层的认真贯彻落实,使武术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常兆立 当前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史志 2009.18

王龙飞 姚远 对我国武术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健身俱乐部.理论研究 2010.4

  让太极拳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焦作大学学报 2009.4

刘宏亮 对高校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分析 武汉船舶职业学院学报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