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从高职日语教学到中职日语教学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2-02-24  来源:

从高职日语教学到中职日语教学的转变

               ---兼谈中职日语精读课程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日语专业学生和中职日语专业学生的个性差异,着重分析了中职日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从高职日语教学转到中职日语教学,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所以要探究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日语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日语精读课程为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激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需求五个方面论述了优化中职日语精读课程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  日语教学  中职  日语精读

 

   同样是教学,如果教学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要随之改变,如果一成不变,或者转变不当,注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从高职日语教学转到中职日语教学后的切身感受。

   高职的日语专业的学生和中职的日语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是年龄上的差异。高职生相对中职生年龄大,心智已经趋于成熟,行为

比较稳重。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状态,起伏大,不稳定。

   其次是教学对象的组成成分不一样。高职学生由高中毕业生及三校生组成,其中高中毕业生相对于三校生来说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比较懒散的三校生可以起到正面影响的作用。而中职生大部分都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缺乏学习自律性,整体的学习风气不是很正。

另外是学习目标方面的差异。高职生的学习目标大都比较明确,就是就业。而中职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模糊。学习目标的不明确与中职生年龄尚小也有一定关系,因为他们年纪还小,所以一般不会去考虑两三年以后的事情。很多中职生都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觉得有可能会就业,有可能会继续升学。

一、中职校日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职日语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着相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积极性,即便老师或家长为他们制定了学习目标,也不会很积极地朝着目标迈进。缺乏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学习效率不高。个性多种多样。

中职日语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不同的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喜欢日本的漫画或者是日剧或者是日语歌曲而选择了日语专业,他们对日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不是为了将来容易就业才选择学习日语。学生选择学习日语一方面也有英语学不好而改学日语的因素。语言的学习是相通的,英语没有学好的话就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所以可能会导致在学习日语时也会出现相同现象。与英语专业不同的是,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的日语是零基础,所以学起来会比较费劲。

 

二、中职日语精读课程的定位
中职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文化和相关知识,培

养具有较强的日语应用能力和商务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

型的日语人才,使学生能在经贸、文化、会展、旅游等行业和部门从事与日语相

关的工作,或为学生今后在国内外进一步深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日语精读课程

在日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程。日

语精读课的学习情况决定着其他日语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比如说,如果日语精

读课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没有掌握好的话,就会影响到日语听力及日语阅读

等课程的学习。日语精读课的学习会与其他日语课程的学习产生连锁反应,可以

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优化中职日语精读课程教学的方法

原本从事高职日语教学的我现在是一名中职校的日语教师,面对着教学对象

的变化,我的教学方法势必也要随之转变。应对中职日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我将试着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优化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日语精读课堂教学活

动主要内容一般是讲解语法、讲解单词、讲解课文、语法练习,如果完全按照课文内容来讲的话,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枯燥,而中职生的自律性又不够强,所以有可能会听得昏昏欲睡,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来提高日语精读课的趣味性呢?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日本的动漫或日剧或是日语歌曲才选择学习日语的,所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在制作课件时,多结合一些与日本文化文艺相关的内容,做到音像结合,提高试听效果,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影像也可以使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开拓他们的视野。比如在讲到与日本的和服相关的课文时,可以教学生和服的穿戴方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和服文化等,这样学生对这一课的印象肯定会很深。同时教师要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必要的时候要像演员一样利用有趣的肢体语言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要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师是策划者,在课前要精心策划;教师又是导演,在课堂上要各个角色安排得当;教师也是演员,要把自己担任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

2、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相比,心理还不成熟,好动、个性比较敏感,自我控制力差。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药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以学生为本,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要舍得表扬。对于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是说话的学生要用侧面提醒的方法督促他们认真听课,让他们把课听进去。在课堂提问中不能忽略差生,不能一刀切,只顾及学习好的学生,要层次教学,适当地多给差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古训曰:“数子十罪不如奖子一长”,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通过交流互动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交流模式不应该仅仅是单向性的,应该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性交流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是平等民主的,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表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交流活动的互动。

3、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激情

北京师范大学的冷丽敏教授在“关于‘综合日语(精读)’的认识调查”一文中,关于“教师认为的‘理想的一堂课’”和“学生们‘喜欢的一堂课’”的认识差异做了如下总结: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希望上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然而却不愿意脱离课堂上的主题”。对此,学生方面则希望教师“尽量不要囿于教科书,希望课堂更加具有弹性和较高的自由度”。也就是说,“教师认为的理想的一堂课与学生认为他们喜欢的一堂课,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课堂上,学生们“喜欢的活动”与他们认为“有用的活动”其实并不是一致的;学生们认为“易懂的一堂课”与“令人满意的一堂课”也是不一致的;学生们“喜欢的活动”与教师们认为“理想的活动”也不尽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更加注重学习结果,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激情,让教学精彩起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高潮,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在日语精读课中,可以在比较枯燥的内容讲解后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比如让学生猜一些日语谜语、脑筋急转弯,做日语单词接龙游戏等趣味性游戏,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练习日语。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基本已经定型,而且高职更注重自主学习,而中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定型,所以对于一些不良学习习惯,还是有希望得以纠正的。作为中职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引导好学生学习之外,在课后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加督促。比如,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可以找学生个别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现在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日语方面存在的普遍困难是容易忘记单词。对于这一现象我在了解了学生的单词记忆方法后会分别给予一些建议,让他们尝试着去做。一部分学生觉得有了一定的效果。

5、了解学生的需求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作为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如同厂商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一样,生产出的产品就会滞销,教学就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可以让学生写学情反馈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以及学生对老师授课过程中的建议及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以使课堂成为尊重学生个性和需求的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才能让教学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冷丽敏,关于“综合日语(精读)”的认识调查,2006

2、李美花,浅谈日语专业低年级的精读课教学,2009

3、张志琴,关于日语精读课教学方法的探讨,2009

4、曹灿雅,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调查思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