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关于我校顶岗实习保障机制建设的设想
发布时间:2012-02-24  来源:

关于我校顶岗实习保障机制建设的设想

王峥   杨静

一、创建背景

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利就业,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顶岗实习。虽然在实践中各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很多难题没有攻克,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为:顶岗实习中的管理漏洞,受到企业制约顶岗实习的教学计划制定难度大、执行困难,学校企业沟通问题,顶岗实习效果不理想、职业技能培养成效不够显著,以上这些问题使顶岗实习这一培养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教学方式成为部分学生、家长和部分专家的诟病。这些问题必然影响专业教育质量、影响顶岗实习的后续实施、影响学生的顺利就业。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一个方面,如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方法和措施是不行的,需要切实可行的、完善的保障机制的建立。

二、创建目标

本项目旨在以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调查目前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根源所在,提炼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利于学校、学生和合作企业沟通的管理软件,归纳出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构建出顶岗实习的保障机制,最终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顶岗实习的效果,提高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机率。同时,为我校甚至上海中职学校实施顶岗实习工作发挥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创建内容

1)顶岗实习基础制度和文件建设

编写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顶岗实习教学标准,学生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条例、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评价指标和方法、顶岗实习学生档案等文件,从而实现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

2)基于全过程控制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设

学校、实习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从实习过程到实习效果,从专业知识、技能到实习纪律和态度,实施全过程评价监督。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学校要重视培养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熟悉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并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实施顶岗实习的根本保障。专职指导教师队伍的挖掘、培养将采取硬性规定和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则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进行挖掘也可在社会招聘,从而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4)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

开发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网络版软件,对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教师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学生定期利用专用账号登录信息系统,填报实习日志,实时了解实习讯息,汇报阶段性成果;实习指导教师利用信息系统实时跟踪学生实习状况,对照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与学生保持信息沟通,在线监督、指导学生实习进程。

(二)创建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物流专业实施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比较、分析,为课题研究的推进提供充实可靠的支持。

2)调查研究法:调查对象为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及其学生,内容为进行过和正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单位的评价,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

3)专家法:项目将邀请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区副主席、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赵海然博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黄中鼎、邬星根教授等几位专家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能有助于形成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论证。

4)观察法: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取得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出客观真实的数据。

四、创建进程

   时间安排:2011.12-2013.12

1、项目申请:201110月—201111月,组织教师成立项目组,研究讨论项目主题的确定、主要的研究方向和目标、研究方法。

2.资料收集:2011.12-2012.3,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

3、项目启动:2012.4项目组成员讨论制定项目创建具体进度、进行任务分配、咨询专家意见。

4、问卷设计和调查阶段:2012.5-2012.7,根据调查主题设计问卷,向学生和企业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5、中期检查:2012.11-2012.12,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并投稿发表。迎接课题中期检查。

6、软件设计和完善:2012.5-2013.5,委托软件公司完成软件开发和测试、完善,正式在学校、公司和学生三个主体间使用。

7、论文撰写和发表、工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编写:2013.6-2013.9

8、项目报告撰写:2013.9-2013.12

9、结题鉴定:2013.12整理资料、申请结题。

五、预期成果和影响:

(一)预期成果

研究成果将以学术论文、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软件、顶岗实习规章制度、项目报告的形式呈现,分享更多关于物流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的经验。

预期的学术论文有:《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如何在顶岗实习中实施软件管理》《顶岗实习保障体制建设》

 顶岗实习管理软件:学生科、系部能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实时监控,与合作企业进行及时互动,收集企业对学生素质、技能、管理的反馈信息。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文件: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顶岗实习教学标准,学生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条例、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评价指标和方法、顶岗实习学生档案等文件。

项目报告:《顶岗实习模式保障机制建设》

(二)影响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顶岗实习。但是由于实施时间不长,经验不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实习效果受到影响。本项目希望通过创建顶岗实习保障机制为本校其它专业甚至上海市经管专业的顶岗实习提供良好的借鉴,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顶岗实习这一教学方式的长久开展。

六、项目创建的优势和资源

1)项目团队优势:

王峥老师多年从事专业教学、教学管理和校企合作工作,对专业课程设置非常熟悉,经常深入物流企业调研,主导物流专业工学交替的实施,熟悉合作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和评价,熟悉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程序和管理办法。参与课题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项目编号:LBZD058》、2010年参与“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项目”,并担任“会计”培训包开发工作副组长。

杨静老师多年从事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已公开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12篇,主要有:《物流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法整合应用分析》,《新课程研究》,20109月。《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月。《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比较分析》,《现代企业》,20094月。参与省部校级课题6项,主要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项目编号:LBZD058》、安徽省省级教研项目《高等学校财经类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研究》(2007jyxm283),安徽财经大学2005年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研究》(ACJYZD200504),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充足的科研素养。

同时本项目团队还包括用友软件公司、韵达快递公司、飞翱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安瑞索思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睿亚训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和软件技术人员,为本项目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企业平台和技术支持。

2)客观条件优势:

我校发起组建的“上海城市经济职教战略联盟”于201010月获准成立。参加职教联盟的有长期与我校合作的的90多家企业、职业院校、科研单位。此外我校财经系近年来持续开展物流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已经与巴贝拉、电讯盈科、上海市韵达快递公司、UPS、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等单位开展合作,已经输送200多人次进行工学交替,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调研资料和研究平台。

同时我校是“促进就业先进单位:,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制度较为完善,毕业生就业率99.9%,就业质量较高,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3)单位支持: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领导和教研部门非常重视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课题培训,并多次在会议上督促和指导教师的教研活动开展,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并提出了很多积极可行的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