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1-07-19  来源: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一个成长的中职学生来说,犯错误可能是一件避免不了的事情,遭遇批评也是再平常不过了。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好像一剂“药方”,批评得当、则会起药到病除的作用,而批评不当,往往会造成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会伤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如何利用好批评这一剂药方,既使用学生改正错误,而又尽可能不伤害师生的感情呢?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寓批评于幽默中,能取到意外的效果。幽默是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润滑剂,对于一些学生的错误,有时一个富有幽默的指正或批评,通过旁敲侧击则会起到较好的作用。如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正在电脑上打游戏,当我走过去的时候,他怕被我看见,就将电脑关了,我没有直接指出他在打游戏,也没有恨恨地批评他,而是问他是不是电脑出故障了,并使了一个眼色,此时他也顺势责怪电脑老是要死机,我知道他要面子,也不会和老师正面冲突,便对他说只要使用得当,一般不会经常死机的,如果是电脑问题我可以给你换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就没没事了。他一听说要换一个位置,连忙说我一定注意、一定注意,此时边上的学生也笑了起来,课后我悄悄地和他谈了一下,在以后的上课中我有意观察他的行为,发现他有较大的进步了。此事使我记忆犹新,也从此事中体会到有时一个幽默和调侃式的批评,一个诙谐的双关语等,置批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正在进步中的学生,我常常将批评寓于赞扬中,这样即能保护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又能指出他的不足。对于班干部我常常用批评他人错误来暗示地批评他们,一般情况下,不当众批评班干部。
      批评之中有关心,这是我对于弱势学生常用的批评方法。有的学生非常的刻苦努力,但成绩也不一定会很好,除了基础或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或个人能力上的弱势等,没有其它的问题,我将他们视为弱势学生,他们更多的需要的是关心和帮助,对于他们在学习或行为上非故意的错误,我常常在批评之余给予一定的关心和问候。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我在批评之中会找一些他的长处或强项给予一定的肯定以维护他的自尊心。
批评之中交底线,这是我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使用的缓兵之计的批评方法,给予底线是一个从班级大局考虑的暂时方法,以维护班级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候的稳定。交底线并不是就此不管,而是在底线之上,只能进不能退,并不断地关注,以寻找更合适的批评的时机,再给予彻底地批评更正,推动他进步。
      批评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在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下进行指点和指正,远比严厉的训斥有效得多。如我有一次看到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学生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不放,并和老师僵持不下。我没有对学生进行火上浇油式的批评,而是将学生叫出,告诉他,你和老师的谈话就像一次谈判,谈判最忌讳的是由于你的不当将谈判谈崩、谈僵,这样下去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会失去进一步谈判的机会和价值,对你是不利的,应当立即停止,改日再向老师道歉并说明情况。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即刻停止了和老师的错误纠缠。当然在极少数紧急情况下应用采用措词严厉的批评,以立刻制止学生粗暴的行为,起到悬崖勒马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老师与学生的相处艺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合作关系,学生的错误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在非紧急和关键情况下,对学生的错误做到“三思而后批”往往比“痛恨一批”要好得多,在批评中也应处理好师道尊严与人格平等、把握原则与适度宽容、个性处理与一视同仁等关系,同时在批评中也要尽量避免全盘否定一个有错误的学生、以惩罚来代替批评等不当做法,也不要奢望一次批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