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种定位要求职业教育,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顺利就业,要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中职校学生还达不到上述要求。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目前中职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不够,自我封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接轨,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迅速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留不住”。为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如何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的对接?是各中职校办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企业工作多年的经验,以及对企业文化的个人研究,结合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践,本文认为:为了缩小中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的对接,不断培养、强化、提升中职校学生的“一个精神,两个能力”(团队精神、自控力与执行力),以期为企业输送适应性更强的技能型人才。
一、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全员自主管理,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谛。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简单讲,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是指通常的或普通的行为方式,它存在于企业中而且很普通,因为企业的成员倾向于以这种方式来处事;他们把这种方法传授给新成员,对那些遵守或违反这些工作方法的人分别给与奖励或惩罚。共同的价值观是指企业中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目标,它们决定着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甚至在企业成员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时也常常能保持很长时间。
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多样的。笔者认为,中职校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班级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主要是要吸纳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一个精神,两个能力”。一个精神是团队精神,两个能力是自控力与执行力。
二、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对接的意义
首先是顺利就业的需要。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中职校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以至被企业淘汰,不是因为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或者是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淡漠,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其次是培养中职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现代企业选择人才看中的不是文凭和技能证书,而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因此,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外,还应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是增强学生的职业变化适应能力的需要。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环境正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随时关注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并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这必将涉及员工的职业适应问题,包括对职业新要求的认识和自身的调整、适应性等。如果员工只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工作,可能会在职业变化或重新选择职业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就必须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的文化特点。
三、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初步对接的实践
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输送给企业的,要缩短中职校学生在心理上从校园到企业的跨越,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在管理中就应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的对接。即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不断培养、强化、提升中职校学生的“一个精神,两个能力”(团队精神、自控力与执行力),教会学生如何在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同一班集体中学习、生活、成长。
1、设立班级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级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班级的凝聚核心所在,是班集体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是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每一个生活在班集体中的成员必须为集体服务,这样才是个人成才的正确途径。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成员在其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本班新生军训的第一次班会上,经过一周的讨论与酝酿,我与全班同学共同确立了我们金融2班的班训: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开创美好未来。
2、精心组织班级活动,树立团队精神
利用班会课、召开《我在集体中成长》、《我为集体添光彩》、《集体的事情我关心、集体的活动我参与》等主题班会,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团队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团队合作精神,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改变个人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现状,培养学生具备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具备在与他人协调合作中发挥自己优势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与比赛,让班干部与同学自行组织、自己参与、自主管理,使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分工合作、织组协调的重要性。
3、执行民主决策、自主管理,培养自控力
从班级整体目标的制定,到班级学期任务的实施,从班级整体工作思路的构想,到班级具体工作的展开。都采用民主的方式,通过班委会和全体学生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讨论,集体表决做出决定,然后再付诸实施。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养成倾听别人意见、自觉执行民主决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控力识。开学至今,我班的各项集体活动都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组织、自主参与、自主完成。学生参与活动热情高涨、情绪热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起到示范作用,增强执行力
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对于班级管理至关重要。在挑选班干部是要考虑以下要素:性格、特长、性别、家境等,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同时要培养班干部,有意的放大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他们的在班级的威信。结合具体事件教给他们管理与沟通的方法,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同时,要严格要求班干部,帮助他们不断减少自身的缺点,树立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态度,要求其他同学做到的,班干部自己首先要做到,从而,增强执行力形成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