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中职教师幸福感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1-04-20  来源:

袁晖江

摘要  本研究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我校45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总体幸福感一般。56-60岁年龄组、初级职称、无职务者、非班主任、月收入为6000元以上、未婚教师幸福感最高,46-55岁年龄组、高级职称、中层干部、班主任、月收入为5000-5999元、已婚教师幸福感最差。男女教师在精力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职称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中职教师  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幸福感是指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近年来, 西方对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对幸福感的总体研究正逐步展开,目前对中职教师幸福感研究比较少。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现状是34.2%中考失利后无奈选择了中职校、25.9%在不懂的时候也无所谓、只有5.8%对学校的专业感兴趣。如何带领学生走出迷茫和失落,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情感,成为每个中职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更重要的是,教育是一个人影响人的事业,教师本身的状态是否积极向上、精神是否饱满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本研究希望能了解中职教师的幸福感,找出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以利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促进中职教师产生较多的积极体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在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同时,必将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时间:2010年3月
  2、调查对象:本校教师
  3、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
  4、调查问卷: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作者简介
  袁晖江:女(1968——),高级讲师,硕士学历,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Fazio,1977,简称 GWB)是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本量表共有33项,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测试样本包括79名男性和119名女性,他们均为大学心理系一年级的学生。本量表前18项的平均得分在男性为75分,在女性为71分(标准差分别是15和18分)。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修订后的量表测查了362名大学生。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除了评定总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5、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发放问卷67份,回收问卷51份,有效问卷45份,其中男教师14名,女教师31名。
  6、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在Spss13.0 for Windows上进行。
  三、调查结果:
  (一)中职教师幸福感总体水平

表1 中职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

 
平均分 70.43 64.58
分数 <75 》75 <71 》71
人数 8 6 22 9
比例 57.1% 42.9% 71% 29%

  在该问卷常模中,男性平均分为75,女性平均分为71,得分越高,幸福感越强。依据分析,男教师平均分为70.43,女教师平均分为64.58 ,均低于常模,说明我校教师总体幸福感一般。从分布上看,有15人幸福感超过常模,占总样本的33.3%。
  (二)中职教师幸福感在不同因素、不同维度上的表现
  通过对教师幸福感的六个维度分别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职位、是否班主任、工资待遇、婚姻状况变量间进行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1、从性别角度看,女教师各个因子的均值都低于男教师,在精力方面男女有明显差异(P=0.048<0.05,见表2)。

表2 中职教师总体幸福感性别差异

  t Sig. 性别 人数 均值
精力 2.031 .048* 14 3.60
31 3.11
对健康担心 .172 .865 14 3.33
31 3.28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 1.139 .261 14 4.33
31 4.09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 1.122 .268 14 4.76
31 4.31
松弛和紧张 .661 .512 14 3.48
31 3.20
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 1.350 .184 14 3.98
31 3.48

  2、从年龄看,幸福感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到46-55岁年龄组为最低谷,56岁以后大幅度回升。46-55岁年龄组各个因子均值都低于其他年龄组,25岁以下年龄组在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均值高于其他年龄组。
  3、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职称与幸福感呈反比关系。高级职称除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外的各项因子均值为最低,中级职称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方面均值最低,初级职称除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外的各项因子均值为最高。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不同职称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3,见表3)。

表3教师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的差异

  r Sig.
精力 -.183 .229
对健康担心 -.038 .806
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 -.141 .356
忧郁或愉快的心境 -.171 262
松弛和紧张 -.287 .056
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 -.339 .023*

  4、从职位方面看,职务越高,幸福感越差。担任一定职务的教师在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中均值都低于无职位的教师。
  5、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各项因子都低于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
  6、收入高的教师幸福感也高。月工资收入6000元以上的教师各项因子均值都高于其他收入者,收入5000-5999元的教师除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外的各项因子均值为最低。3999元以下教师忧郁与愉快的心境均值低于其他收入者。
  7、已婚教师的各项因子均值都低于未婚教师。
  三、讨论与分析
  1、中职教师总体幸福感低于常模
  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在职业本身的成功中获得幸福感,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学生的进步、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会成为教师幸福的来源。而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目标,教师上课时必须打起12分的精神,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效果显现很慢,甚至会有一些学生对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导致一部分教师逐渐失去对学生的耐心和工作的热情,并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流程化,结果是学生的厌学加重,老师的信心丧失,开始厌恶这份工作,职业的挫败导致中职教师幸福感不尽如人意。
  2、女教师幸福感略逊于男教师
  由于生理原因,男女教师在精力上有明显差异,在本研究中也得以证明,尤其在有孩子以后更为明显,在承担同样工作、受到同等工作压力的情况下,女教师更容易感到焦虑。职业学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加上学校专业调整要求教师转型也成为教师的焦虑源,在技能提高、适应转型方面女教师会感到更多的压力,因此女教师(64.58)的幸福感不如男教师(70.43)。
  3、年龄、婚否对幸福感有很大影响
  刚刚进入教师领域的年轻教师因为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工作的新鲜感,工作中有积极的热情,对自己的行为和有较好的控制,表现出很服从管理和配合学校要求,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使他们的心情比较愉快,对工作生活充满了兴趣,参与性很好,没有家庭的牵挂让他们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精力很充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遇到一些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情感生活培育直至组建家庭、学校管理方面的要求提高、与学生之间是否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自于家长的挑剔指责,都会成为压力,幸福感开始降低,这些压力一部分会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增长而消减,一部分会因为其内容的不断增加而加大,到45岁以后压力达到峰值,幸福感降至最低值,对于45-55岁的教师来讲,年轻的优势已经丧失,所面临的是子女升学、赡养父母、个人健康水平下降明显、专业发展力不从心等多种压力,一部分人会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迷茫痛苦。这种状况在55—60岁时发生大幅度逆转,原因在于学校允许他们可以不再参与一些竞争性较强、压力较大的工作,如教学竞赛、公开课、班主任等,在家庭方面,子女基本已经走上工作岗位,需要操心的已经不多,工作压力的减轻使照料老人的时间也相对充裕,个人的身体虽然不一定很好,但是已经逐渐适应了与疾病和平共处,随遇而安、比较放松的心态让这一年龄组的教师幸福感(74)甚至高于25岁以下(72.5),尤其表现在对健康的担心和松弛和紧张因子上。
  4、职称的提升没有带来应有的高幸福感
  这个结果似乎与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不太一致,仔细分析会发现,原来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基本已临近退休,能在退休之前获得既有名(名誉)又有利(待遇)的高级职称是教师的最大心愿。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年龄已经大大降低,早些的在35岁左右就可以评到,这意味着他们在学校里必然是骨干力量,承担着学校大量重要任务,如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各种评估开课、教学大奖赛、班主任工作、完成科研任务等等,还要接受学校对高级职称的考评,高级职称在带给他们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此高级职称(61)的幸福感低于中级职称(63.61)和初级职称(72.5)。不过不同职称教师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职称作为对教师专业能力认可的标志,是教师非常看重的。
  5、担任一定职务的教师幸福感较差
  担任一定职务会带给我们更多的自尊感,这点仅在担任中层干部的教师身上得以体现,他们的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分值最高,但总体上担任一定职务的老师更多的感受到负荷加大,这是因为学校的中层或其他系班子成员(65.03)、班主任(64.09)的工作范围、内容,与其他没有任何职务(无职位66.88、不是班主任68.61)的人相比增加了很多,他们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必须要接受来自全校各个层面的考核,这种扩大化的压力大大削弱了职务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繁忙的工作不仅占用了所有的上班时间,甚至还占用了许多业余时间,如与学生谈话、家访、处理突发事件等等,总是感到紧张、情绪不够稳定、精力不够,疲惫和负面情绪让他们的幸福感很差。
  6、收入高的教师幸福感高于低收入教师
  对于教师来讲,收入既是对自己付出劳动的回报、价值的认可,也是保证正常生活的必须,在日常支出不断加大的今天,较高的收入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收入高低成为衡量幸福与否的依据,中职学校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82)的教师幸福感最高。但同时月收入在5000-5999元(60.67)的教师幸福感最低,似乎很奇怪,因为从绝对数字上他们的收入并不低,分析原因在于,这部分教师要么是职称较高、要么是承担了很多工作,对于有能力又付出了很多精力的老师来说,一旦他认为他的付出没有获得与之相符的回报,即使收入并不低,他也会觉得他的付出和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他会失望、抱怨、不满意,幸福感自然就大大降低。
  四、建议
  中职教师担负着育人的职责,自身的精神面貌、心身健康水平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具有良好幸福感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感觉,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热情、达观会感染缺乏自信、消极退缩的中职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把提高中职教师的幸福感当成学校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注重人文关怀,建设和谐人文环境
  以人为本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教师的职业性质使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因此来自领导的关爱非常重要,领导的关心、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在工作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需要相互配合,沟通学生情况,这种合作与教研活动的互评互助构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能让教师感到在遇到问题时,不是单兵作战,有强大的后盾在支持自己,心里感到暖暖的,工作的信心就会增强,幸福感自然会提升。
  2、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发展很大程度表现在专业能力上,为教师提高职业、专业水平,学校有计划、有层次地为所有教师提供校内外不同的的培训、交流机会是帮助教师找到职业成功感的好办法,让教师看到了发展的空间和自己努力的可能性。
  3、开展多样活动,提供交流平台,在活动中培养多种情趣。
  教师的人际交往范围很狭小,如何让教师在校内有限的人际资源中寻找到快乐,也是学校应该思考的。其实学校集体的氛围也提供了许多可能的交往机会,职校教师中具备的不同技能也为交往提供了新颖性。党支部、工会、教研室等组织应经常性地开展活动,给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除常规的讨论、体育健身等活动外,也可以组成以教师特长为主的沙龙,如插花、十字绣、摄影等,在互相学习一些新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归属感,降低教师职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教师积极心态
  通过调查摸底,邀请专家讲座,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师沙龙、个别辅导等措施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根据ABC理论,对于同一事件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该事件的认识。通过改变错误观念,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任俊著,《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