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10578
首页 -> 教育教学 -> 求索校刊
略论中职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全方位全要素化
发布时间:2011-04-20  供稿:  编辑:  访问量:

 经管系 季敏

内容提要
  十多年来,中职校努力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当,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偏差和误区。职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全方位、全要素、立体型地全面开展;所有教育教学的部门、环节、元素和教学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等都应该按照职业指导的精神要求重新塑造——担当起应有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职责;同时,要大力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和各种元素,整合到职业指导的大范围之中;相应的,还要大力创建和完善支持对职业指导工作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中职校   职业指导    全方位  全要素

  一、清醒评估职业指导工作的成绩得失
  应当肯定的是,上海中职校系统在全方位推进职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了很大努力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效。例如:在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力求按照现在就业岗位要求重新筛选和改编修订教材,增加不少实用性、操作性的内容;又例如,在教学的方法途径和载体上,都有不少明显的革新,多媒体、实训室、模拟操作系统等都得到广泛应用;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招聘应聘的现场体验等环节普遍得到重视;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和重要抓手,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
有待进一步革新和调整完善的方面,例如:
  ——片面地认为职业指导就是“招毕办”或“就业办”的职能职责,职业指导教师就是“招毕办”的教师或德育课教师。有关研究成果显示,上海全市从事职业指导的专职人员总共才175名,分布在100多所中职校和30多所高职院校之中,平均每所学校才1名,这些人员的知识背景是12人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3人为教育学专业、其余则为计算机、中文和体育等[]①。有些单位和有些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的师资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结构型的大师资、大团队——不仅仅包括本校的专职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干部,而且还包括校外的兼职教师。
  ——简单地认为职业指导课程就是讲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所谓“实用”内容,因而认为这些课程同其它课程和其他老师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仍然存在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痕迹。例如: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偏重于课堂教学、偏重于校内学习、偏重于卷面的考核成绩、偏重于对学生的读书成绩管理、偏重于校内学习管理和课堂管理等。
总之,迄今为止中等职业院校乃至各类大中专院校中所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虽然已经历时十多年,但是大都只是全部教育教学环节的一个小“尾巴”和小“后缀”,实际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部门,只是全校的一个小部门——即“招毕办”或“就业办”,至于实际从事职业指导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少至两三名、多至五六名“专职”教师和管理干部,这些人往往是“全面出击”“四面开花”,包括招生宣传、入学介绍、请人讲座、搜集信息材料、联系招聘会、组织带队赴现场应聘应试等等。这种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把职业指导看成为单个部门、单个环节、单个要素(元素)的职责,因而往往使其疲于奔命,效果很不理想。
  二、全方位、全要素开展职业指导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职业指导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性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必须用系统论的科学理念来看待职业指导工作,而不是孤立的、单一方面、单一环节的。这就要按照职业指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全环节、全要素和立体型地实施职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指所有的环节和要素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职业指导的基本要求。例如:从学校的公关形象、招生宣传、入学教育、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创新、教学大纲的编写与更新、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订、系科部门的组织建构、班主任的选聘、教材的选用改编与撰写、专职师资队伍的聘用与进修与培训、兼职师资的选聘要求、校办教务处(科)学生处(科)的管理干部配备及其能力提升与知识更新、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及其校内社团的人选与活动、各类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的确定与调整及其重点内容的确定、教学的方式方法、体验教学的场所工具载体的选用、实习见习基地的选择、校企合作伙伴的建设、同广大学生家长的沟通联动机制建设、校校联手加上校企联盟的教育集团建设、学校节庆日及奖项活动的主题主旨、对学生的考试考查、对教师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考核及评比奖项、系列讲座的开设及其主讲人的选聘、拓展训练、顶岗实习、调研实习、现场观摩与点评……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毫无例外地贯彻职业指导的精神要求。
  同样地,在职业院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基本要素中,特别是与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密切相关的一切方面——包括管理部门、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员、师资队伍、教材、书籍资料、教室、会场、操场、见习场所等,即一切与之有关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载体要素和中介体要素及组织要素等,都应毫无例外地按照职业指导的精神理念和基本要求予以建构打造、明确定位和更新调整内容。
  很显然,全方位全要素开展贯彻职业指导的教育教学,无疑将对中职校长期以来既有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要求:
  第一,在基本理念和思想认识上,全方位全要素开展职业指导要求把职业指导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贯穿于所有的要素和环节之中,以职业指导的精髓重新审视各类主体、客体、载体和媒介体。例如,从职业指导的主体来说,其职能部门和职能人员将不仅仅局限于“招毕办(或就业办)”的少数几个人,而是整个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并且使广大学生“反客为主”,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职业指导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又例如,从载体来说,学校在社会上的公共关系形象、招生宣传品、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业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案例、以及见习实习单位等,都毫无例外地以职业指导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来重新审视和革新充实调整。
  第二,要求形成全员化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从教师及有关教职员工来说,全员应该接受职业指导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相应地,必须担当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整个链条中的某个角色及其相应的任务;从教育教学的管理来说,应当将由单一部门的“独脚戏”、“独唱”、“独奏”,变成为各个部门都一齐参与的“大合唱”和“协奏曲”;从学生来说,应该由只有毕业班才有的“职业指导”课程,变为全体学生、所有年级、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的全过程阶梯式累积型地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教学[]②。
  第三,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新深化。一段时期以来,中职校教学改革几乎遭遇了“平台性困境”——许多容易革新的事项大都已经改得差不多了,诸如面向市场、自主招生、专业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双师型”、高年级顶岗实习等,这些都已经基本实现,并且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进一步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则往往缺乏新的强大引擎和有力抓手,因而出现步履蹒跚甚至徘徊不前的现象。如前所述,全方位全要素实施职业指导将使中职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全面革新,整个教育教学的流程得以重新塑造,一切教育教学的要素(元素)得以重新定位,其中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改革、整个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考核制度及其考核机制的进一步改革等,都将因贯彻落实职业指导精神而得以进一步的新深化。
  第四,教育教学的一切要素的职责、功能、方针、努力方向等有崭新的要求和准则。包括各个教研系(科)的部门基本职责和教育教学工作范围、各个管理处(科)的部门基本职责和工作范围、教师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其教材教案的基本要求,以及职业指导教研室和就业指导办公室等专职部门的基本职责要求等,都应当按照职业指导的精神要求来重新定位。
  三、大力推进全方位开展职业指导的对策思路
  从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规律来看,人生的职业生涯过程可以划分为六个主要的阶段或时期:朦胧萌芽期、实际探索期、调适期、基本定位期、发展高潮期和后续期[]③。显而易见,中职校学生处于期职业生涯的朦胧萌芽期,因而学校及其整个在校期间的许多因素都对其求职产生影响,所以,全方位开展职业指导不仅大有前途,而且极其必要。很显然,学生的职业理念、职业技能、求职心理和职业取向等,往往会受到职业市场、知识技术能力、社会舆论氛围、学校教育引导、心理辅导、实践体现、现场观摩、职场人士解读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职校开展职业指导,当然是应该千方百计把各方面因素(元素)挖掘和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积极要素。
  开展全方位全要素职业指导工作的难度很高,它有系统性和立体型的要求。因此,需要全面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特别是矛盾问题,努力从制度、体制、实现机制等一系列方面进行规划、论证和制度性设计,汲取和汇聚国内外同行探索创新积累的有益成果与经验,剖析实际工作中的有关矛盾和困难,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正和完善。
  首先,从思想认识和基本理念上,确立全方位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意识。其中,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政府专职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尤其要提高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转变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维惯性,并且结合本地区实际拿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性意见和方针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中职校的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包括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学校领导,都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立起职业指导的“大概念”和“大要求”,尤其是要确认学校的各个主要环节及其各类主要要素都同职业指导工作密切相关,各个主要部门和主要环节及其主要要素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职业指导工作这个“大局”。
  其次,校内应该组织关于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专题学习。特别是要组织校级和中层两级领导干部的专题学习班和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专题学习班,邀请职业教育工作的资深专家、专业工作者、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本校历届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以及人才(劳动力)市场的高级主管等前来做讲座报告和咨询辅导;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本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步骤和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体制保障、实施机制等各个方面,确保职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全要素、全环节和立体型地开展。
  第三,还应该组织精干而又富有成效的有关职业指导的专题业务培训班。对此,上海市职教协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理念引领、方案策划、业务指导、教学大纲的编写与修订、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案例编写、实地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经验总结推广、师资培训等的一系列重要使命;各个中职校的领导应该带头参加这类业务培训;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等都应参加这种业务培训。这种专题业务培训班主要是让大家尽快熟悉业务、掌握技能和方法,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要求和职责,从而达到用职业指导的基本思想理念和业务要求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得以浸润。
  第四,按照职业指导的基本精神要求,分门别类地对各个环节进行专题调研和重新塑造。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与改编、教案撰写与修改、教学方法手段和场所、实习见习、案例教学、讲座课程的开设及其讲课者的选聘、实训、模拟、学生的考核考查、教师考查、教学专题片的制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外指导老师的选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专题性的深入调研,力求运用其职业指导的理念和要求予以充实调整和修改。同时,对于专业教师、德育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等,都应按照职业指导的要求重新修订和调整充实其工作职责、职业规范、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使这些直接相关的人员和部门都能够全面贯彻执行职业指导的要求。
  第五,大力挖掘、开拓和努力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有效实现途径。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及其人脉关系,不仅要争取机关事业单位能够成为学校的实习体验单位,而且还要争取同一大批的企业和社区单位建立某种合作伙伴、战略联盟或者校企联盟、办学集团等紧密型关系;还应该同人才(劳动力)交流市场、网络公司、传媒公司、以及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类中介组织建立某种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广泛聘请这些单位的老总、部门经理、社区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劳动模范、高级工程师工艺师技师等职场成功人士担任“导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现场指导师”等,既可以获得他们所在行业的职业岗位指导,又可能为毕业生的就业多开拓一些有益的渠道。
  第六,进一步探索机制创新,拓展社会化多层次职业指导的新载体。努力创建和完善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切实把企事业单位和中职校组成紧密型的战略联盟,努力使得原本外部性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内部资源;把学校、学生家长、历届毕业生等“战略资源”通过一定的网络建立某种稳定的有效联系沟通机制,例如创新和完善家长委员会机制、完善历届毕业生的校友会机制,广泛挖掘这些宝贵的“社会要素资源”,收集和反馈有益信息,听取和尽量采纳各方有益建议,动员和组织这些宝贵的社会要素为学校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献计献策和架桥铺路。
  四、创建和完善支持保障体系,确保全方位、立体型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在体制上,上级主管机构应进一步明确专职的领导和专业管理部门,相应地强化其职能、功能和地位;并且制定专项的制度和方针政策,修订专门的教育教学制度规范;

全方位全要素推进职业指导的简明示意图
 

  ——各个职业学校自身也要进一步充实调整和加强专兼职的职业指导教师,明确“就业办”或“职指办”的职能、功能和地位,以及其职责范围;确认各个部门特别是专业系(科)和教学管理部门在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职责和业务规范。
  ——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通过修订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确定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地位和职能,包括职业指导工作的管理体制、职业指导课程和职业指导老师的地位和职能,并且确保专项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从上级领导机关到学校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应确保应有的投入与资助。例如:购置设备器材、订购教材和图书资料、设立专项基金、明确专项财务费用、确定课金和课时津贴、设立专项评比奖项、确定专项津贴与补助、确定兼职教授(校外指导老师)的酬金与津贴等。
  ——上级主管机构应在明确学校专职的职业指导部门和专职教师的基本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专职教师所具有的“职业指导师”的专业职称系列,以及与职称相对应的待遇。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汉达沈晓峰主持、季敏主笔的《上海市中职校全过程全方位职业指导研究》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2、张家祥,钱景舫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3、冯增俊主编《当代国际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4、中华职业教育社主编《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