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效应
发布时间:2011-04-20  来源:

计算机系  宋庆华

摘要:目前学校为适应新形势,各学科都在进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体育的特点,使它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存在优势效应,本文论述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的地位以及学校体育在学科、内容、情感等的几方面优势,探讨中职学校体育更好的为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字: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优势效应 学生 发展
引言: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决定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也写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无德智也”。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重要性,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学校体育具有其它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能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和进取心、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陶冶高尚情操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观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
  一、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金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学校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意志品质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二、学校体育在学科上的优势
  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这些特性可以贯穿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体现了学校体育在学科上的优势。
  (一)身体运动实践与认识活动相统一 。   
  以往研究体育学科的特性,以身体运动实践作为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鲜明的特性之一。实际上,身体运动 实践是外在的特征,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是通过身体运动的外在形式直接参与身体实践活动,在这同时,还伴 随着丰富的认识活动,学生是在练中学、 学中练,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这是身心统一的实践过程,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基本属性。
  (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   
  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动机和兴趣的不同、不同项目的特点,造成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时不同的表现,这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改造学生的过程,渗透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全面的发展,又可以突出个体发展。因此,体育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积极的锻炼,同时也可以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受到教育。这是体育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区别于大多数学科以智力培养为主的主要不同之点。
  (三)科学性(安全性)和竞争性的统一 。   
  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竞争是体育的又一鲜明特性。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也正是人类把 体育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竞争有可能带来伤害事故,为了避免伤害事故,更好地竞争,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 护,注意安全。因此,科学性与竞争性的统一也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特性之一。其它学科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这种竞争多以智力活动为表现形式,而不是身心直接参与。
  (四)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   
  使学生的身体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提高,加速新陈代谢过程, 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这是体育学科独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五)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 。   
  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在身体形态、机能水平 、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 同。因此,体育学科的课程设计,在选材、教学组织等方面,要考虑男女学生的特性差异,使男女学生在各自 的身体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也是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    
  以上分析得知,体育学科在完成全面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学科优势,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
  三、学校体育在内容上的优势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各级体育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坚持“健康第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青少年儿童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抓住了青少年体育也就抓住了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根本”。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灌输我国体育健儿在体育竞赛中为国争光的英雄事迹,激励学生热爱祖国,中国女排80年代勇获世界五连冠(这是一个时代的骄傲,也影响了一代人),许海峰在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为我国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李宁夺得三金两银一铜六枚奖牌等等,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他们以惊人的奉献精神和世上罕见的拼搏毅力去训练比赛,为祖国争光。有了这样的英雄才会使我们国家在连续几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总数名列前矛,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使学生深刻了解我们国家具有这么多的体育英雄。体育水平这样强胜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以后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鼓舞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具有强健的体魄看成是对社会主义祖国应履行的义务。把参加体育锻炼和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并在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另外,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自身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继而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公民。
  四、学校体育在情感上的优势
  学校体育的开展离不开活动、游戏和比赛,在各种不同的体育形式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丰富的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相关项目中,采取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小组练习、整体练习等训练形式,有效刺激了学生的竞争参与、和谐共进的意识;采用合理的活动比赛和体育表演,同时配以恰当的评价机制,极大地培养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所进行的进取精神。竞赛是体育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利用竞赛,满足了学生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欲望,激发他们的求胜心切。通过各类比赛中,学生将有不断提高自己或所在集体的比赛成绩的源动力,同时也具有开发和发展自己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的心理需求。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体育成效,除了自身先天条件外,需要的是长期磨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从运动的陌生到适应,再从适应到熟练的过程中,经过模仿、矫正、练习、掌握的历程。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且每前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学生在克服困难中体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因为,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等活动当中,学生都能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集体与团队的力量,同时感受团结与协作的重要性;通过比赛,学生感受健康、互助、文明、向上的氛围;通过班组活动比赛,每位同学都会找到自己的角色,同时感受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进一步强化集体主义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将会逐步培养起自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良好同学友谊,同时培养了自己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
  (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协调好老师与学生间的相互关系,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应着重培养学生摆正个人位置,妥善处理好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
  (五)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体育,是一门渗透美育的学科,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科学地运用各种教法手段,如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各种游戏与表演,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丰富的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美地欣赏和展示,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尊、自爱的性格。

总结: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我们应抓住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利因素,以学科为基础、以内容为手段、以情感为导向,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中国学校体育 2000.4
     赖天德 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与体育》 新世纪出版社2000.4
     曹厚军 试论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 《回顾与展望》南方出版社
     王剑   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9.8
     安晓辉 浅谈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研究》 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