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外语教学中“习题讲评课”之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1-04-20  来源:

经管系   俞璟洁

【摘要】 讲评课是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堂好的习题课不仅能够达到查漏补缺,更能起到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笔者认为讲评课也要像新课那样,把握好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环节。研究和掌握讲评课的一般规律,开展有效性教学,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讲评课   外语教学   创新思维    有效性教学  
  说起课堂教学,师生们就会想起这样的教学模式:复习 — 导入新课 — 讲授新课 — 练习 — 作业布置。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稍加留意的话,更会发现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和讲解。讲评课是外语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长期以来,外语讲评课上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对答案,错的较多的题目黑板再演示下正确答题过程;对于简单的试卷,习题等,只要贴一份参考答案或报答案。这种讲评的形式,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选择题、句型转换题、改错题、综合题等根本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谈不上练习的巩固、强化,能力的提高。这样往往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无精打采,缺乏学习新课时的好奇和激情。一堂好的习题课不仅能够达到查漏补缺,更能起到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因此研究和掌握讲评课的一般规律,提高讲评课的质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才能使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其实,笔者认为:讲评课也要像新课那样,把握好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环节。

  一、  课前——备课充分,胸有成竹

  1. 数据统计:讲评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首先做好统计工作。(1)按识记,理解,综合,应用等层次进行知识点分布的统计;逐题进行得分率统计。(2)错误率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题目的类型和该题目出错的学生人数,还可以把代表性的错误统计出来。

  2.分析比较:分析是根据题目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归纳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心理,审题,语法掌握 ,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我们常常在通过找出错误的症结,分析学生何需要何种加强,学生需要何种帮助,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避免在讲评课中所犯“串讲,不分主次”的错误。

  通过前面的数据统计及归类分析,为讲评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找出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1)普遍问题还是个别问题;(2)知识的欠缺,是一般内容还是重点内容;(3)技能技巧掌握得如何;(4)能力和思维方法上有什么不足;(5)学习习惯、态度、心理上有什么问题等。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讲评重点和难点。

  二、 课内——调理清晰,有效教学

  在课内, 解决这些错误和棘手的问题,靠以往的语法灌输和题海战术是不能解决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的机会不多,也很少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的话,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了讲评课有效教学的效度。因此在外语讲评课中,教师也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师都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保证讲评课教学质量的增长。

  根据讲评课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可重点做到“三评三讲”,从而达到有效性教学

       1.“三评”

  (1) 讲评错答

  讲评要及时准确,分析错例及原因。对答错的原因要全面的了解。如学生的原因:词汇掌握不牢固,审题不仔细,语法概念模糊,混淆使用场合等等。教师自身教学环节上出现的问题:知识点复习遗漏,题目的类型没讲过,关键之处强调不够等等。习题讲评课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例的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以防重蹈覆辙,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2) 讲评优答

  答错的题目要讲,而且要重点讲。那么做对的呢?也要讲。其讲评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体会是要讲评其中的优解。做到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从习题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比如:在学生的中级练习卷里有这样一道日中互译题目。

  日文:秋が来た。うすい青空が高く晴れわたり、そこへ羽毛をプットを吹き散らしたように、軽い雲が一面に浮かんでいる。そういう空模様に日が毎日つづいた。

  译文:秋天来了。淡淡的蓝天,晴空万里,显得很高。①轻轻的彩云漫空飘舞,②仿佛是一口气把羽毛吹遍云霄。这样的天气,持续多日。

  在学生分翻译过程中,很多同学把① ②两部分颠倒过来,变成:“仿佛是一口气把羽毛吹遍云霄,轻轻的彩云漫空飘舞”。还原了日文的原序,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在中文里,虽无不可,却有点不自然,甚至有点突兀的感觉。

  因此,教师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的训练上来。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

  (3) 讲评新题

  之所以要把新题讲评好,一是现社会上外语能力考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且比较具有权威性各类外语考试形式也正在逐步进行改革。如:国际日本语等级能力测等。学生面对新的题型总会感到不适应,这样就造成答错率明显偏高。因此,教师需要做好两个准备工作:一是要摸清题目的新型之处—新知识,新情景,新题型;二是要把握解题的思路,体会解题的知识点和切入点,预感可能会出现混淆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给学生进一步实践、总结和反思的机会,从而增强实用能力。


  2.“三讲”

   (1)讲共性和个性

  这里所指的共性是:通过分析和处理习题过程中,多数学生出现的相同错误或问题。面对这样的共性,我们应多花时间重点讲评,依据教学大纲,深入浅出地阐述问题的实质,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个性指的是有时对个别同学出现的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下,巧妙的进行点评也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讲拓展和延伸

  很多习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书本,尤其是外语类学习,语言的熟练运用是最终的学习目标。因此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书本内思维的定式造成运用不恰当或错误。此时我们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分析和应变能力训练。如:每道题讲完以后,结合该题的知识重点,可以把原题进行变化,与学生一起进行二次解题。也可以结合相关联的知识点对原题的进行衍生,把几个语法知识进行组合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讲实践和运用

  外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会解一道题目,会说一句话那么简单。一门语言它实际上给我们打开了通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精彩世界的窗口。正因为外语学习这样的特殊性,外语习题的讲解不能仅局限在“会”上。因此,在讲评课中,更要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就要加强外语练习的逻辑性,注意按照外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外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相应的外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从而到达外语实践和运用的最终目标。


  三、 课后——补偿练习,查漏补缺
  讲评完存在问题、归纳了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可抽查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可以要求学生将错误的,典型的问题,收集整理成“错题集”。这样便于学生回顾和保存,深化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再设计一些正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补偿联系,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出现,已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最后还可以通过对原题改变角度或更换题目条件再进行深化讨论的过程。这样讲评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且可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讲评活动。

       总之,讲评课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出发,从多方面多角度备课,需要许多艺术技巧。从下的功夫看,可能比一堂新课花的精力还要多,这样才能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从中顿悟题目的实质,增加解题的悟性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