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谈“温馨教室”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1-04-11  来源:

摘要:围绕“温馨教室”的建设这一指导思想,应注重培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在班级中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全面的成长。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是建设“温馨教室”的保证。

关键词:温馨教室的建设  班级文化  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 参与

《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规划》六大工程之一的“人生指导工程”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实施的项目----推进中小学“温馨教室”工程建设。温馨教室工程建设也符合了我校师生的共同需求。

温馨教室顾名思义,就是要形成一种温暖、亲切体贴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创建温馨教室,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和学习的全面健康发展,让教室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我认为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班主任的专业化素养,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校方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配合。

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营造温馨的教育氛围:

一、要重视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

温馨教室建设的基础就是班级的凝聚力,而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又是放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增强,同时自我约束能力并没有同时发展,不少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集体观念。因此希望通过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来逐步转化这部分学生的观点。

1.制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一个人有了人生的目标也就有了前进方向和动力,对于班级这个整体来说也是如此,一个集体一旦明确了共同的发展目标,无形之中也会产生出一股凝聚力。然而班级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学校的实际,同时顾及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感受,由班主任负责引导学生,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并要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制定出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2.落实责任措施

社会是大家,班级是小家。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明确好班上每个人的责任,并要有相应的奖惩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做到各尽其职,形成一股合力,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3.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

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平稳发展的有力保证。一个班级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在严格要求班干部的同时也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指点班干部的工作,也要不断培养他们的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力求班干部能在全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要重视培养班干部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班级里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4.多规划一些学生喜欢的班级主题活动

成功的班级主题活动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传统的说教式主题活动已经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主题活动的内容最好是轻松活泼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的开展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譬如可以考虑开展一些辩论会,拿出一些社会上的热门话题由学生自己分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辩论,班主任可以负责正确引导学生的观点。班级主题活动的场地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可以考虑在班级主题活动中穿插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喜欢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设温馨教室的保证。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要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家长的观点和教育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家长切实感受到来自学校对学生的重视和关心。沟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家访是老师与家长直接沟通的敲门石,不仅要定期上门家访,而且针对部分在学习生活上出现问题的学生也要及时进行家访。在家访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文化素质,通过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家访策略。

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让家长全面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同时听取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想法以及要求,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和家长一起探讨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也可以给予家长一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这种形式的家访可以获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间接的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关注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个性突出,有点“叛逆”,不仅在学习生活上对自己也没有要求,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成为了创建温馨教室的关键。对这些学生采用传统的“说教”和“管教”方式往往起不到明显的作用,他们普遍缺乏对学校、班级的一种归属感,因此也不会认同老师对他们的看法和教育。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少一些批评,多一点鼓励,多一些关心,在学生家长配合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多和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沟通的方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谈话,可以考虑采用一些学生所喜欢的方式,譬如在QQ上和学生聊天,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在网上和别人进行交流,在QQ上聊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像是朋友了,也许正是这种微妙的转变才会使他们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心声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些学生的真实想法,先试着和他们成为朋友,然后再以朋友的身份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潜移默化地转变他们。同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让这些“问题”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从而产生一种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

三、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任课教师的全面配合

温馨教室的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学校的领导和支持,有了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各项工作才能有效稳步的进行。譬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就需要学校出面进行多方联系,提供活动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志愿者活动。在学生管理方面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个别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多次关心、帮助教育下,仍然是我行我素,对班风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对这类学生采取一味迁就的教育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对违纪情节严重的学生在必要时也要依据校纪校规对其进行处罚,通过处罚不仅对其他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利于今后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也可以帮助被处罚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维护了校纪校风。

创建温馨教室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才可以。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接受任课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任课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的,任课老师在温馨教室的建设过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主任需要主动和任课教师经常进行沟通,从任课教师那里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样的任课教师也可以及时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以便班主任能够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开展教育工作。

班主任应该是温馨教室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领者,是班级集体、学生、家长的组织者,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也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温馨教室建设也离不开全体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共同努力,以温馨教室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在我校营造出一个向上、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