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学校文化
发布时间:2011-03-27 来源:
学校,本就是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并创造文化之所在。这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因此,“文化立校”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我们的办学宗旨。
那么,如何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学校文化呢?下面,谈谈我的思考。
一、中职学校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内部引入竞争机制,直面市场。教育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既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竞争,也有职业教育内部的竞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显得很年轻。因为年轻,职业教育的学校文化底蕴还显得很浅薄,因此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竞争中,职业教育总是处于劣势。如何加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使职业教育在与普通教育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一个学校的办学内涵从根本上说就是学校的文化质量。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已从规模数量发展到办学内涵的较量,或者说已从表面的物质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文化具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育人作用和传承作用。优质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当这种组织文化不能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的时候,就会成为组织发展的障碍。相反,当一所学校形成一种优质文化氛围的时候,这所学校就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良好的学校文化能够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从而使学校随着时代发展的发展不断进步,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二、我校发展的背景
我们学校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办学模式、学校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初步形成了本校的特色。然而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校的办学历史仅仅是20多年,快速发展仅仅是近年的事,与那些名校相比,我们最缺少的就是那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要将本校办成全国一流的名校。要达到这个目标靠什么?名校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尽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思想明确,措施得力,就可以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如果通过研究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较大成果,用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就能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前一个时期,通常人们都提“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内涵基本是相同的,然而也有一些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比校园文化有“五个更”:一是更全面。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学校中以学生的课余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独特文化氛围,这种定义失之狭隘,很难解释学校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学校文化除了包括校园文化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学校中心工作的载体,即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外化,它区别了校园文化的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氛围说等较单一的内容;二是更直接。校园仅仅是指学校的一个空间范围,而过去对校园文化的定义与今天的学校文化定义相似,这还不如直接称之为学校文化;三是学校文化更注重学校群体成员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四是学校文化更强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五是学校文化更突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这对于与当地社会经济紧密相联的中职学校来说特别适用
四、中职学校文化的内容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成员对社会环境的反映和认识,是学校群体的价值观、道德观、校风与办学理念的总体表现。
2、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形态。由建筑文化(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景点文化(雕塑、假山、喷泉、花草树木、水池、亭台廊阁等)、传播工具(校园网、广播、电视、标语、门联、报纸、杂志、校刊校报、橱窗、板报、校史陈列室、专业建设成果展示室、荣誉室)、实训设备(机器、仪器、工量具等)和场所文化(教室、寝室、食堂、办公室、体育场馆、实训场所)等内容组成。
3、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是指学校的管理形态与管理机制,它包括制度文化与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各种制度以及人们对这些制度的认识、态度及制度执行情况,它由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管理制度、生活行为管理制度、社会实践制度以及中职学校所有的实习实训制度等组成,同时也包括学校的传统、习惯、仪式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4、行为文化
所谓行为文化是指行为本身和通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形态。学校行为文化主要由校长行为文化(决策、用人、管理、交往等办学行为)、学生行为文化(学习实训、遵纪守法,诚信、文明、礼貌等行为)、教师行为文化(治学、教学、科研、人际交往等行为)和职工行为四种行为文化构成。
5、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它包括中职学校的校内课程文化、课程资源文化和社会培训文化。课程文化包括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文化;课程资源文化包括企业、社区、国际、兄弟学校等课程资源文化;社会培训文化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培训、高中后培训等培训课程与培训班活动。
五、中职学校文化的特性
中职学校文化,除了学校文化具有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哪些有别于其他学校文化的特征与特点呢?中职学校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校文化具有职业性
普通中学的学校文化尽管也在追求特色,然而本质上总存在着千校一面的情况。而中职学校就不同,其原因就是中职学校的学校文化带有很强的职业性。因为中职学校是分专业的,在办学中有专业建设这一重大的内容,不同的专业对接不同的社会职业,同时中职学校还有职业培训的任务。
2、中职学校文化具有实践性
首先中职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行业、企业紧密接轨。其次,中职学校校内有实训场所,校外有生产实习基地,四年中有一年是到生产实习基地去实践的。学生不光是在课堂学理论,更多的是在职业岗位上“做中学”。
3、中职学校文化具有技能性
在中职学校里,课堂教学要强化技能,加大技能课程的比重,强化实习实训,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往往都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联。学校实行“双证制”,发给学生的除了毕业证书外,还有职业技能证书。
4、中职学校文化具有创新性
学校文化都有创新性,然而中职学校文化更具有、更需要创新的特性。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显得很年轻,许多东西都还没有定型,更由于职业教育还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改革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因此中职学校文化,必须直面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模式上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在培养模式上需要实行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在制度文化方面需要制定社会实践制度,实习制度,实训制度,弹性学习制度等;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大力开发校本教材。
5、中职学校文化具有地方性
由于中职学校文化的职业性与实践性,使其带有地方性。中职学校接轨的是当地的企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课程内容要符合当地企业的需要,课程 实施课与当地社会紧密相联。由于中职学校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就使得中职学校的文化带有很强的地方性。
六、中职学校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是由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规定性共同作用决定的。学校文化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确立后,能够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其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高尚的方向发展。
2、约束作用:作为学校主体的师生员工,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要受到既成文化的约束。表现为政治需要、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对师生员工有硬性约束作用,办学理想、育人目标、价值取向对师生员工有软性约束作用。
3、凝聚作用:师生员工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不论性格、情感,还是人生理想、价值追求,都呈现出多元特点。学校文化中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师生员工自觉调整个体观念和价值追求,逐渐融入健康向上的学校集体,进而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特征和气质的社会人。
4、育人作用:学校文化的根本作用是育人。首先,学校的物质文化能够愉悦师生员工的身心;其次,学校的精神文化能够培育师生员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学校的践行文化能够促进师生员工进一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5、传承作用:当一所学校的文化形成固化后,会成为一种传统一代代被传承,不因从事的变更而立即改变。特别是其中的精神文化,其传承作用更加明显。精神文化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学校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代代师生员工不断发扬、继承和创造的结果。作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影响,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进步的强劲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