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探讨班级经营活动对中职学生人际交往抗逆力提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03-27  来源:
一、中等职业学生抗逆力研究的意义
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面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潜能或特质,透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之因应过程,产生出良好的适应结果。
目前中等职业学生处于性格趋向独立的特殊阶段,同时又面临初中教育向职业教育根本性转变的阶段,这两大特征使得这个年龄群体的学生在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困惑。将注意力放在探究个体如何具有的正向、积极、健康的一面成为近二十年来青少年研究的新取向。

二、中职学生“与学校相关的抗逆力”调查分析
(一)调查统计结果
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在2008年3月初,对我校07级的一个金融事务专业的班级进行了一次关于“与学校相关的抗逆力”的问卷调查,班级人数为39人,实际有效问卷为39份,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抗逆力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事件 遇到
人数 回应
高级层面 中间层面 低级层面
一、因犯错误受到老师或同学的批评 32 20 9 2
二、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理 12 3 6 2
三、被同学误解、怀疑 12 6 5 1
四、遭到别人冷落 10 4 3 3
五、师生关系紧张 6 3 2 1
六、同伴关系紧张 8 3 4 1
七、学习上碰到困难 31 18 8 4
八、考试成绩不理想 36 24 7 4
九、参加竞赛活动,结果不如愿 15 10 4 1
十、异性交往有困惑 6 2 2 2
注释:
1、低层面的抗逆力仅仅具有生存意义,人们通过暴力侵犯和情感压抑来保护自我;
2、中间层面的抗逆力具有防御意义,个体拒绝与别人交往,以此抵制外界生活的不良刺激;
3、高级层面的抗逆力具有健康、成长的含义,他们积极地调动个人资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

(二)调查数据分析


由图1分析,该班学生在选择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以学习考试相关的选项明显比较多,而在校内同伴、师生、异性困惑等方面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困难,选择的学生比例相对比较少。
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从初中向中专转变阶段的特点。初中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学习和成绩,而刚进入中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初中有根本的差别,所以学生在这一方面遇到的困难或挫折相对比较多一点。但随着学生年龄段的增长,中专学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将会越来越多。

图2中职学生抗逆力层面分布图
由图2分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与考试不理想等跟学习相关的各项中,学生的抗逆力层面回答高级层面的比例比较高,集中在60%--70%之间;在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理、被同学误解、怀疑、同伴关系紧张等跟人际交往相关的各项中,回答中间层面的比例相对比较大,集中在30%--50%;在遭到别人冷落、异性交往有困惑两个选项中,回答低层面的比例相对比较高,集中在30%。
中职学生在学习相关问题上面对困难或挫折能力表现相对比较好,可能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在学习给予了合理的期望,在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机会等方面也给予了更多的指导。
相反的,在同伴关系紧张、被人误解怀疑等问题上学生抗挫折能力回答集中在中间层面,表现具有防御意义,个体拒绝与别人交往,以此抵制外界生活的不良刺激。初中阶段的老师和家长过多的关注学习和成绩,而在传授交往技能、为人处事方法、提供参与活动机会以及学生品质的合理期望相对就比较少,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社会交往面的狭窄减少了人际交往问题或挫折的发生,但同时一旦发生,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抗逆力就显得比较薄弱。
在遭到别人冷落、异性交往有困惑两个选项上,学生面对这样的困难或挫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回答集中在低级层面,表现为极端、非理性,采用暴力侵犯或情感压抑等方法来寻求自我保护。
三、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班级经营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一大部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考试不理想而次选来中专学习。这一群体的学生在学习上跟其他同龄的孩子比,基础科目的学习本身就不具备优势,或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一般是:
1、 学习上依然给予学生高的期望,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导致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成长被忽视。
2、 班级经营过程中,班主任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孤军奋战”的角色。
3、 由于担心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4、 针对学校的规范和教育政策,形式大于内容,说教多于学生自主学习体验。
根据Nan Henderson and Mike Milstein的抗逆力轮(如图3所示),学校经验及同辈交
往是个体形成外在保护因素的另一关键领域。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个体形成人格的重要他人。学校的教育教学、人际活动是个体成长的大背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心灵。同辈交往的方式、内容和感受会深深影响个体的内心状态。较多获得正面感受的个体,对自己充满信心,有肯定性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校经验、同辈交往是极其复杂的外在环境,研究发现三项指标对形成保护性外在环境至关重要:(1)生活环境富有关怀;(2)给予积极期望;(3)提供参与机会。尤其在给予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也是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最根本区别之一,中职学生除了应具备社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以外,还应具备适应社会、与人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社会比学校复杂的多。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或工作中也会不断的磨练他们的抗逆力,但依据Richardson’s “resiliency model” ,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在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以最可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抗逆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发展。
基于上述的调查分析与班主任班级经营状况反思,可以看出:
1. 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抗逆力基本处于中间层面,并没有形成健康、积极的成长趋向,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的抗逆力的提升是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很有必要。
2. 目前班主任班级经营观念和经营措施并没有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抗逆力提升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抗逆力的方法探讨
在班级经营过程中,依据Nan Henderson and Mike Milstein的抗逆力轮,应更多的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抗逆力。在实践中我班已采用如下措施:

抗逆力目标 形式 班级经营活动内容 参加对象 负责人
懂得奉献爱心 主题班会 通过朗诵、小品、游戏等正确理解并发扬雷锋精神 全体同学、班主任 班长、团支部书记
学会体验爱 公益劳动 义卖、幼儿园帮忙 团员、部分自愿参加的非团员 班委、有责任心的同学
学会表达情感 写信交流(周记) 师生互动—“心理困惑”、“最想说的心里话”。。。 全体同学、班主任 班主任
学会承担责任 班委会 团组织生活、班级经营公约的制订 团员和部分自愿参加的学生 被推荐的同学、班主任
懂得体验参与过程、树自信 比赛 技能大赛、两跳一踢、技能考证、艺术节、心理游戏 大部分同学 各班委、有特长的学生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座谈 如何跟人交往?懂得赞美他人、感恩他人 个别单亲、离异家庭的的学生 班主任
当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挑战不断的历史发展阶段,回避压力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是帮助青少年发展出应对挑战的能力和技术,而不是设法帮助学生避免危机。
参考文献:
1. 田国秀,抗逆力研究及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人教期刊,2007年第三期
2. Emmy E. Werner Research Professor (Human Development) 解读Nan Henderson and Mike Milstein的抗逆力轮  
3. Nan Henderson ,Mike M. Milstein, Resiliency in Schools: Making It Happen for Students and Educators[M].Corwin Press , IN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