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公共实训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1-03-27  来源:
摘要:本文从“实训练中心”建设模式出发,对“实训练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了阐述。针对“实训练中心”在不同建设模式下的管理模式的共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公共;实训中心;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2004年,上海市教委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范围内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开放式公共实训练中心”。全市被确立为首批建立“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的学校有34所,加上目前陆续批准的第二批,第三批,全市已有超过50 所“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如何利用和管理好这些“开放式公共实训练中心”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等专业学校,担任着培养各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任务,培养的学生也是以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为目标,因此实验、实训教学在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实训中心”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实践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组织部门,现在的“实训中心”实际上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其运行机制与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由于建设“实训中心”的经费投入比较大,同时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许多学校不但在“实训中心”的实训内容和项目上,请企业进行指导或全程参与,在“实训中心”建设上了也采取了与企业密切合作的方式,所以“实训中心”的建设既有政府和学校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投入,也有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投资建设,还有由企业出资建设。这也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所提出的: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学校主体的理念。因此,按照“实训中心”建设模式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按照“实训中心”开放、公共的指导思想,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一、以政府与学校投资建设的模式
  这种投资方式,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以政府作为监督方,学校作为运行和管理方进行。培训的对象和目标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技能培训的在校生为主,以进行岗位和技能培训的社会培训为辅。它是以学校的一个教学辅助部门的角色出现的,以完成学校按照教学大纲设置的课程教学为主,以完成对内与对外的岗位和技能培训为辅。虽然它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实验室的方式为多,但随着中等专业学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围绕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而进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改变,在课程模式上所注重的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和评价均需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因此“实训中心”在实验内容上也以完成一定的实验项目为目标,由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大于企业的岗位要求,所以在实验室的安排上,需要根据各专业及工种的培养目标,按照满足受训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将实训基地按基本训练、专业训练、职业训练有机地规划和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发实训项目模块,让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实训,全面提高专业技能。
二、以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投资建设的模式 
  这是一种以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运行模式上,它即要完成学校为学生制订的教学实训任务,同时又要利用实训中心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为各企业开展技能人才的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众多企业的培训中心。同时,实训中心也可为当地的劳动部门提供面向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岗前就业和岗位再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
  由于一般这种由企业参与的建设模式,都有相关企业提供技能证书的考证服务,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培训者,都能在学习的同时,取得相关的技能证书,所以在管理上可以采取半企业化的方式。对于学生,如果是单纯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免去所有的费用;如果要参与考证,应通过学校的培训机构进行报名,若需要进行一定培训再参加考证,则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和考证费,如无需培训直接参加考证,则只收取考证费。对于社会培训人员,均首先进行培训,才能参加考证,由学校培训部门进行统一的报名、收费和安排学习与考证。
三、由企业投资建设模式
  这种建设模式,一般都是作为企业在学校的一个培训机构的形式出现的,它所培养的对象即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者,培训的项目也都根据企业或行业在某个时间段所需要的某种特定技能人才来制订的,也就是所谓的“定单式培训”或“根据产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与就业结合得最为紧密,是直接面向企业的一种培训方式,它的培训内容,授课方式一般都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考核和评价方式也以企业与的标准进行衡量,所以运行模式最贴近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训中心最容易营造企业现场氛围,引入企业管理文化与理念,实训项目来源于生产实践,部分产品可让学生在训练中完成,同时,这种模式的实训中心,也为本校的专业教师提供了提高技能和岗位培训的机会。在管理上,可针对学生采取非赢利有偿实训服务,收入用于设备维护、耗材添置和日常运行管理等,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针对社会培训人员,则完全按照物价部门的制订的价格进行收费。
  在学校的“实训中心”中,往往都是以上的几种模式共存,无论哪中模式, “开放式公共实训中心”即承担学校的教学实践任务,又承担着对外培训任务,所以在机构上,应该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建制部门,完成教务处下达的基础实训任务、满足培训部门的需求;负责实验、实训过程中的学生管理;负责实训中心的建设。在管理上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做到学校教学、社会培训统筹兼顾。
  根据“实训中心”开放、公共的概念,既对其他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个人开放,满足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要,提高实训中心的利用率,利用各方资源,完成相应的实训、技术开发、培训等工作,也要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向全社会开放,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体现“实训中心”的社会公益性:一是与已建立的企业合作单位实行资源共享,利用实训中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授;二是与相关院校进行师资、设备、考证等优势资源的共享;三是与项目相关行业、企业组成合作伙伴,将企业作为实训中心的延伸,不断吸收企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同时,将企业作为学校师资培训的基地。
  实训中心在管理上要一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中心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中心建设的不断加强;二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三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其管理按实训中心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
  “实训中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学校教学改革中充当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以“任务引导”或叫“项目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实训中心”的良好运作,完成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形成自己的实训品牌和特色,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