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班级管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1-03-27  来源:
  近期学校在争创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的任务中,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一整套的新要求及新举措。学校的班级管理水平,有赖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实施,班级的班风建设已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考核,基本完整的反映了其综合班级管理的能力。学校之间德育管理的水平高低,已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竞争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构建和谐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必须有重点的抓住学校突出解决的班级问题,开展有效的综合整治工作,逐步完善崭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用“教亦多术矣”的机智方略,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探究实践到理论的突破,确保学校新一轮的发展态势。
一、确立全员自我管理的理念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石,承担着完成学习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任务。
  班级本身就有个管理的问题。班级管理得好,班主任自己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管理能力,保证了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也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提高管理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掌握最基础的管理能力,保证了学生的个性获得应有的发展。班级管理得不好,学生丧失了学习管理的机会,妨碍了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妨碍了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的应有机会。
  因此,班级的存在产生了管理的需要,班级的发展产生了管理的发展,班级的科学发展,产生了班主任对班级科学管理的追求。
  全员自我管理是指班级全体学生人人都参加管理工作,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
  对学生实行管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班级学生内在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从管理的主客体角度看,全班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全体学生人人都参加管理,把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实行全员自我管理的主要优点在于:1、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群策群力,使班级工作落到实处;2、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受到锻炼,增强对班级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品格;3、促进其和谐发展,班级通过自我管理,在同学与班主任之间形成了管理共识,班主任只要加强对班级工作的指导,使班级达到良性发展。
二、确立思想管理的理念
  思想管理是班级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工作目的的实现,必须伴之以必要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使班级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科学管理。那种为管理而管、以压代管、管教分离的做法必然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班级矛盾激化,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失误。同时,思想教育本身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思想管理,须注意以下两点。
1、班级管理中要突出必要的思想教育。在各种具体管理工作前后,都应有一定的思想工作相配合,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去,使班级管理的过程成为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为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运用的方法,都要考虑到其教育效果。
2、掌握真实可信的班级动态进行管理,学生思想觉悟,反映了的举止行为,对班级整体已突现有问题的事态,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医治教育,侧重多层面的信息互动,切实有效掌握第一手资料,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错误缺点。
3、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中的需要及需要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我校学生来看,由于其自我意识的明显增长,产生了“成人感”,因而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要求独立自主,不需要别人过多地对他们监督和照顾。班主任一定要将每个学生有哪些不同的需要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三、树立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学校的班级管理,必须有章可循,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各项工作都能有规可据。
1、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意义
(1)克服班级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有的班主任工作缺乏应有的规章和制度,或者虽有规章和制度而不能落实执行,盲目性、随意性的成分很大,致使班级经常处于忙乱状态。这样的班级管理水平极低,效果极差。
(2)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的教育过程。
  通过经常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从而养成他们遵章守纪、认真负责的良好道德风尚。
(3)对工作实行检查和验收。
2、贯彻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要求
  根据《经管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要简单明确,具体可行。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从消极方面限制防范。
  规章制度一经建立,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要坚决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如果不严格执行要求,就达不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班级进行的每件工作,开展的各项活动,举办的大小事宜都要有相应的质量要求,力求根据规范化、制度化总的精神,讲究质量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四、班级组织管理与日常管理
  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实体,应该发挥其综合教育功能。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组织建设的管理、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和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1)班级组织建设的管理
  班级在组成之初,虽然有了组织的形式,但是这个班级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组织。一个真正的组织,至少应当有明晰的目标,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一套组织规范,组织成员一般能够在组织规范内行动,去完成组织的共同任务。
  组织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发展的状态。组织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或者说组织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目标开始提出,机构开始设置,规范开始建立,这是组织的初建阶段;目标逐步为组织成员普遍接受,组织机构能有效动作,组织任务能基本完成,组织向自己的目标迈进,这是组织的发展阶段;组织的目标成为组织成员自觉追求的目标,组织的规范被成员内化,组织形成了独特的氛围,成员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组织目标的达成有充分的保障,这是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即集体的阶段。组织建设虽然可能有上述阶段,但并非说所有的班级组织都在向着同一方向发展,最后达成最高阶段,有些班级组织建设,可能会始终停留在某一阶段的组织建设上。
(2)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经常性管理,对学生生活的日常管理。
  学生在班级中要进行品德的学习,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品德学习指导工作。学生的品德学习特别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因为品德学习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生活负责的班主任,就承担着特别的责任。
  学生在班级中要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常常不在于知识学习本身,而在于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的功能。这些需要班主任的指导。
  学生在一个法制社会里生活,要懂得法规;现代社会中的人应当有危险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安全与法规问题,也要班主任来指导。
  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需要。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在发展百年化。要使学生的行为向着教育的要求发展,不断地对学生行为做出评价,使他们获得自己行为的反馈信息是很重要的。这项工作也主要是优班主任来承担的。
  要特别关心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住宿学校的学生更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指导好他们的生活。
  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还包括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
(3)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应当包括对班级所有活动的管理,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也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的管理。
  实施班级管理有一些特殊的活动形式,如早升旗仪式、班会、团会等。这些活动主要由班主任来组织,或者主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这些活动是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
  班级的组织建设,不仅要通过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实现,同时它也需要通过专门的活动来进行。在长期的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列活动模式。各有特点,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过程汇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五、保障系统和合力管理作用
  班级对学校来说是学校的子系统,它本身又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要实行科学管理,就要根据系统论基本原理的要求,实施班级的最优化管理。
1、通过信息反馈,实现对班级的调控。
  信息即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反馈就是控制部分把信息输送到受控部分,又把其作用、结果反馈回来,控制部分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再次发生影响,实现调控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的教育手段的要求,班主任通过多种渠道即使掌握反馈信息,然后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将学生所产生的结果,实现有序调控,达到及时防范和避免矛盾发生的根本目的。
2、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作用
  协调好班级各种教育关系,调动班级教育关系中的所有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班级教育关系中的教育资源,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客观要求。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责任人的班主任,就要求成为处理班级管理中人际关系的专家。班主任在处理这些教育关系时,处理好校内的教育关系,通过提高同德育管理处和系、任刻教师合力开展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团结所有强有力的教师集体,发挥更大的教育影响作用。同时,全面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就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合力作用,使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和影响学生。
  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自然的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和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通过一颗爱心,师生之间便很容易建立起和谐互动关系。学校班主任工作一定有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