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和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教学的看法与建议后,对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生德育课 教学方法 改革 一、目前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现状: 1、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期,社会上出现多种价值趋向。以及上海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典型而又进步的城市,多元开放的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特殊性和复杂性。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导致学生对一些纷繁的社会现象感到茫然,对自己成长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到困惑。 2、其次,80后期代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父辈处于时代转变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成熟而又符合时代的德育影响。 3、另外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里恐慌,信心不足。而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以失败者的心态,抱着无可奈何的态度来报到的,因此他们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4、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特殊的年龄阶段,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随机找个学生问一下他们学习的动力的来源,都是很自然的说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好工作,或者干脆说是为了父母来的。学生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看作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动力。这样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甚至会漠视道德和伦理价值。 二、中等职业学生德育教育课的调查与评价 从先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我对金融事务专业05级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口头问卷调查,对04级金融专业一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表1对德育课的看法与意见 选项选题 A B C 中职学习目的 追求 20% 为了家长 10% 中考后的次选 70% 对德育课的看法 喜欢 57% 没多大的兴趣 30% 不喜欢 13% 对德育考查方式的看法 有实践意义的题目 63% 考察平时成绩 31% 统考 6% 对德育教师角色的要求 朋友型 76% 学者型 14% 家长型 10% 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情境模拟讨论式 78% 社会调查实际启发 65% 教师讲解 9% 职业素养的指导 重要 60% 不重要 10% 可有可无 30% 表格1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可德育课程教育的功能,对德育课程有不认同的一部分学生是只对德育课程的现行考试方法、作业、授课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学生最欢迎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法,说明多数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态度是认可的。他们对德育课的改进抱着积极的态度,提出了自己中肯的看法和意见。表格1中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职业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需求状况或期待方式。 在任班主任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我校对德育教育课程的安排大致如下: 表2目前我校德育教育课的安排 德育教育类别 方式 频率 重要性 效果 班会教育A 班主任讲解 1学时 3.8 3.1 校会教育B 广播、电视 1学时 3.1 2.1 黑板报C 班级宣传委员 2周一次 2.3 2.4 校报D 报刊 月一次 2.2 1.6 征文E 比赛 学期1-2次 1.5 1.4 专题讲座F 专家演讲 学期1次 1.9 3.4 课外实践课G 参观 学期1-2次 4.1 3.9 辅助教育H 人民解放军 日常 3.3 2.8 督导I 巡视检查 日常 2.8 3.6 说明:表2中重要性与效果两项是对我校金融事务专业一个班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所得,其中重要性表示学生认为德育教育中某项类别的重要程度,而效果是指其对学校实施该项德育教育效果的评价。这两项都采用李克特量表(5分制)来测量,其中重要性方面1分表示很不重要,2分不重要,3分是一般,4是重要,5分是很重要;效果方面1分表示很没效果,2分是没效果,3分是一般,4是有效果,5分是很有效果。表中数据取自学生的平均分。 表格2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采取了多种的教育方式,但每种德育教育的方式所占的比重有很大的差别,班主任任务式的教授和校会广播电视的教育、巡视检查占了一大部分。图1中学生对我校目前德育教育方式的评价矩阵图可以看出,其中德育教育类别中班会教育、课外实践课学生认为比较重要且效果较好,维持就可;辅助教育、校会教育是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却效果不好,是目前德育教育方式需要重点改进的;黑板报、校报、征文是学生认为不太重要且无效果;督导和专题讲座是学生认为不太重要但很有效果,结合实际需要改善德育教育的方式。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的理解与学校德育课程的安排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因此可以得出: (1)从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学校的德育安排中可以看出目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错位,改革势在必行。 (2)应以学生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形成一套科学创新的德育教育体系和制度。 三、对目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课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我只有2年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阅读了职业教育的书本,听取专家门的教学经验,粗略的思考中等职业学生德育教育应以开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模块化、综合化、多元化德育课程教学为目标,对德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德育教育的设计理念---学校应有适合学生的一套德育发展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符合学生特定的年龄,中职学生的性格和道德价值观念只处于一个趋向于稳定的时期。制度的好坏需要一个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即:理念—方式—效果—评价。 2.情境模拟法---由教师提出一些学校的典型案例,每次指定一组同学对案例进行模拟,使得情景再现,班级的其他同学根据情景分析案例。主要运用于法律知识教育中。 3.项目教育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做项目一般耗时比较长,至少需要一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其实施步骤主要是: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以及结果展示。例证:资助安徽的一名失学儿童。从班级值日中扫掉的一毛钱想到的。。。在班主任的倡导和引导下,值日生收集塑料瓶和捡起一分钱资助一名失学儿童,又学生自行管理,大家一起行动。从实践中使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爱心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集体感教育等,收到更大的教学效果。 4.角色亲临法---在课外的社会实践中,给学生布置一个团体中的特定的角色,依据自己的角色来完成工作的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到孤儿院做义工,给智障的小朋友上课,扮演老师的角色。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以及能深刻的领悟到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爱心、耐心、责任心和技巧,也更能最直接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 5.头脑风暴法---又叫“635”方法,即6人一组、针对3个问题、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主要应用于创新教育。 6.兴趣引导法---根据中等职业学生个性多样化的特点,在兴趣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喜欢化妆,男生喜欢另类的穿着,可以邀请形象设计或美容专家开办一次关于什么是美的讲座。在兴趣爱好中形成正确认识。 以上教学方法,也只是在两年多的德育教育中体会的一些感想。在我们的德育教学改革中,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其他科目实际和专业实际,加以尝试和实践,以提高实效,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学校的德育教育要多渠道进行,只有各种渠道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并且德育教学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对于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加快其社会化进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必将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2005.10 2、贺兰雪《分析德育现状,探讨德育新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9 3、林杰斌《统计建模与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