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谈“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体会
发布时间:2011-03-20  来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技能迫在眉睫。本文从任教教师角度出发,对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信息利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教学体会

  这学期,我初次尝试上“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从这门课的专业角度出发,边教学边总结经验,充分把握这门课的教学要领,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尽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门“信息检索课”课呢,谈一下个人的感受与体会。
一、充分挖掘专业特色,为上好课做好充足准备。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觉这门课本身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任课教师来讲,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这门课上的丰富多彩。
  其一,从授课环境来看,就可以贴近教学内容。因为我们处于信息社会,信息无处不在。作为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是从课堂教师的传授知识,或从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从网络上浏览信息取得。根据这样的特点,在开课实践中,结合授课内容,有些一般讲述的课,我就安排在普通教室进行,并运用电脑投影设备辅助教学;有些以学生进行网络或数据库检索为主的课,我就申请用机在电脑机房进行;另外有些涉及信息检索为主、需要大量图书、报刊资源的课,我就联系学校图书馆进行教学。总之全面出击,设身处地为学生创建恰如其分的学习条件,以教学环境烘托学习氛围,感觉是上课效果比单一讲课模式要好许多倍,从学生的上课反映来看,他们很乐意这样的教学,相当多的同学听课都很投入。
  其二,从教学内容设置上,紧扣教学主题。巧妙把握教学深度难点,分为三大模块进行教学。
(1)本校图书馆的简介
  上课形式:参观校图书馆进行学习
  主要内容:介绍图书馆性质、任务和职能;各库室的用途与规则;馆藏文献布局与体系。
  图书馆是学生检索与利用信息的主要场所。而大多数学生对新型的图书馆并不了解,他们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藏书比较残旧的印象当中,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图书馆教育,使他们重新认识图书馆,改善图书馆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有利于今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检索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解决各种难题。
(2)简单介绍分类法
  上课形式:在教室里进行讲授
  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分类法,学会利用中图法进行信息检索,并学会简单提取关键词。
  很多学生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都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图书馆排架的原理和方法。经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图书的分类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需资料提取关键词进行检索。
(3)网络信息资料检索基础
  上课形式: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
  主要内容:常见的网络信息源和搜索引擎的搜索方法
  对于常见的网络信息源,比如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群星数字图书网。进行简单介绍,并由学生自己上机操作,熟悉这些网络信息资源,要求按主题下载相关信息,编制专题剪报。
  而搜索引擎以百度、Google为实例,详细介绍搜索方法。引入类比的方法,即把数据库比作仓库,把搜索引擎比作仓库管理员,把检索者比作提货者,把搜索引擎的整个搜索过程比作是提货过程,由浅入深的让同学明白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整个搜索过程。
二、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1) 关注热点、抛砖引玉。
  在授课过程中,在充分把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一定要适当的选择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或是一本书,或是某一个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讲到信息概述时,我介绍了当前对青少年造成影响力很强的超女、好男儿的选秀比赛。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天仙妹妹。文坛才子郭品轩、韩寒。百家讲坛的于丹、易中天等。并拿数学家苏步青的座右铭——“机会是留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来进行总结。只想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奋发向上,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要懂得会捕获信息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名符合社会要求的信息复合人才。这样的教学远比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要好很多,也比较迎合现代的中专生的学习方式,学得容易记起来也轻松。
(2) 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可想而之,信息检索课中计算机检索技术、检索操作变化过程等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清楚,如果选用直观操作演示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而且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刚改建完工,恰好为我们信息检索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学们通过在机房上网的机会,能够亲身体验搜索引擎的功用,熟练地在网上进行信息的查找、下载与保存。并能迅速学会运用各种常用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群星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要在具备信息检索权的前提下),掌握检索的实用技能。这远比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强行灌输式教学方法要好许多倍,同学也学得快、乐于接受新知识。
(3)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我发现相关内容有讲不清的时候,我就尽可能地利用投影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来提高上课效果。比如在机房无法安排上课的情况下(一周只有二节课可上机,其余二节只能在教室进行),我就把教学内容做成电脑演示文献,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有效。像在介绍网络资源目录,如搜狐、新浪、雅虎及多元搜索引擎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给学生看。图文并茂,比较吸引学生的眼球。
(4) 以研究性学习作为载体。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必须与研究性的学习相结合。同学们带着课题开展学习,既学习了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也获取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一举多得。在课程中,我设置了接近于中专水平的课题研究,比如以《论海洋污染与航行安全之关联》、《论旅游文化的特色》等作为专题,让同学搜索相关信息编制成有主题的剪报。学生的兴趣深厚,通过上机搜索信息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教学经验不足。
因刚尝试上这门新课,教学经验不足。有时一堂课下来,总觉得有些遗憾,后悔在刚才的教学中某个知识点讲授时理论性太强,需要加工、整理,再润色;某个知识点讲解时语言组织缺乏缜密,需要更形象、贴切;某块知识内容不仅要有系统的文献检索理论知识,还应该加强实际的检索经验等。总之,通过这次教学经历,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身感“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今后在不断加强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更加把握好上课节奏和讲授内容的设置。再有也应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针对现在的中专生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抬高对他们的要求。他们不喜欢背概念,出题时要简单易懂,且掌握的知识点要反复练习巩固,平时盯紧,才能不至于考试不理想。
2、图书馆检索资料的匮乏。
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目前的图书馆图书资源很丰富,同学们也可以自由的借阅。但我觉得对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还需加强,很想让同学登录校图书馆网站来搜索信息,但很遗憾这块内容没有。另外,学校图书馆还应购置一些中文数据库光盘用于教学,比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等,在登网无法享有知识检索权的情况下,能通过刻有同样信息的光盘读取来搜索信息一样能达到教学效果。
3、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图书馆文献存储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显著特点就是文献形式的数字化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一方面能帮助同学超越现有的图书馆资源,更加的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平台搜索信息,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情报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随时随地关注相关信息、有目的地搜集相关信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而现在我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还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模式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组建数字图书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意识,也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回顾过往,在本次教学中有过悠然自得的时候,也有过后悔难堪的时候,但不管怎样,我都将不气馁,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获得真正的信息检索能力,肩负起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普通过高中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探讨》(徐家连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