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浅谈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1-03-20  来源:
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文化校园和思想讨论工作的有效基础,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助力。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风、学风、班风的好转,掌握好情感交流的技巧和策略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快乐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交流 保障

前言: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环境与氛围,而学校教育氛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说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文化校园氛围和思想法治工作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要求,更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润滑剂和合理性。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心理学基础
1.1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他的人格魅力及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健康与成长,要使学生朝着规定的方向成长,首先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传统教育中,把学生视为“塑造”的对象,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显然是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学生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也希望和要求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这样的氛围就会似的师生间和谐的关系氛围更融洽。
1.2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突现和发展,这样就渴望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既是教与学不可分隔平行的主要体,又是学校教育的整体,教与学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声誉与学生的未来,我们常说班级是学校中最小的一个细胞。但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某种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心理气氛,有的和谐,欢乐,有的沉闷,森严,这些心理气氛的稳定与发展就形成了风气,形成了一种心理环境,影响着班级成员的心理与行动,直至影响师生关系。
1.3心理学家康哈特(Kohut)认为,在学生的自我成长中,有五种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别人关爱和喜欢的需要;被别人认可和赞赏的需要;被别人理解和安慰的需要;被别人关注和激励的需要;被别人原谅的需要。如果学生的烦恼和痛苦能被家长和教师主动倾听并作出恰当的情感反应,学生的自我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学生与家长、教师的良好关系就会自然建立。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还需学生家长的配合。
1.4假使学生的幻想和希望被家长和教师嘲笑或否认时,学生的自我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自尊也会受到伤害。这样彼此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可见教师在处理好与学校间关系时要牢牢记住,学生在犯错时应和风细雨般地跟其讲道理,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在批评的用词方面讲究技巧,用含蓄、幽默、朴实、调侃婉转和恰当的词来说服教育学生,而不能一味把其一棍子打死,教师应掌握得理时也应饶人的原则。把握分寸与批评技巧。
1.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多换位思考、调整和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与位置,当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成长中遇到各种阻力这些需要的表现时,教师应责无旁贷地伸出援助之手,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学生排除阻力,以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培养与策略
人的关系的基础是情感交流,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论的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需要适宜的土壤、载植来培养,更需要讲究策略。
2.1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的策略,师生交流是双向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即说与听,就教师对学生而言,学生倾听要比学会表达跟困难。教师不要处处以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说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要有一定的策略。例为和学生谈话是我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常用的教育方式,许多老师对着学生喋喋不休,却不着边际,讲不到点子上,除了给学生留下“苦口婆心”“婆婆妈妈”的感觉之外,并没有达到谈话的真正目的。就以教师在谈话时要注意方法有的放弃,在谈话时,首先要明确谈话目的,其次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状态,再次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有的学生适合“软攻”,有的适合旁敲侧击,有的喜欢单刀直入,有的喜欢戴高帽子,有的适合“冷处理”,总之对与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教育目的。
2.2一般认为学生在表达信息时一般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内容;认知是指谈话的主题,情感是指藏在主题后面的谈话人的态度和感受,教师要想理解学生就要学会用心去听学生讲自己对故事的感受,这就是主动倾听。主动倾听是教师递给学生的一份特殊礼物,它能给学生以下的暗示;老师对我和关注,很感兴趣,我的思想可以被理解,我的感受很重要,最后学生会感到老师是实实在在地用心聆听,老师是值得信赖的,可以坦诚交流的人。
2.3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贯穿与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如思想讨论工作,课堂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都是人际交往的形式进行的信息沟通。它的作用在与能促进班集体建设,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首先要做到情况明,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在班级里,不论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需要的满足,都可以激发师生间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促进各自积极性的发挥。
2.4师生的和谐关系建立,可以使学生的个体心理得到满足,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也能促进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德育过程、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绪、态度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摄取的过程。通过交往,就能促进思想感情的提高和个体才能的发展。

3.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受,不仅要用学生的心情去感受,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还要学会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把学生的准确理解清楚地传递出来,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教师和自己是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
3.1传递准确理解的技巧有:交流时要保持一致。教师的躯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要一致,其反应与学生的反应要一致;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学生的经验加以验证而不轻易下结论,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点、理解、情感以及段自己和世界的方式等。从他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阶段都是正常的,可理解的,可以接受的;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讨论他认为重要的事情;补充学生表达不明确或没有说出来的内心深处的观点和想法。
3.2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快乐的土壤。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是以真诚、无私和谦虚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成为在学习上不依赖于别人的人,苏格拉底也认为,教学过程不光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对话,共同探寻真理的过程。在民主的课堂里,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炫耀者。在民主的课堂里,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快乐。
3.3有选择地注意学生的积极面,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过分强调自己是长者和权威的面色,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形成对立面,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把学生段作是与自己平等的有价值和尊严的人,对新有的学生和学生的各个方面都以肯定的态度去接纳和关怀,每个同学都有闪光的一面,赤澄黄绿青蓝紫七色之光虽然不尽相同,但每个闪光点的光亮足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界里为此人也同样也是为此。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向是教师必备的。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的保障,教师既是传递、授业、解惑者,是受管理者和示范者,同时又是学生的父母和朋友。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教师要巧妙和用学生的这种依赖性和向师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4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交朋友,把握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激发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

4.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维持人际关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学校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尤其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许多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大力提倡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应注意与学生在思想,情绪和态度等方面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不要人为制造“后进生”对所谓的差生“问题生”要因势利导,理解和宽容想协调,教育和转化相一致,沟通与情感交流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会感动,明确责任,教师理应深入教学,关爱他人,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使教师对学生的工作真正做到贴心,安心和动心,强化教师的多功能作用,不断净化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万玮著 《班主任兵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胡光玉等著 《中小学班集体建设概论》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8年9月第1版
(3)程素萍著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策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05年第4期
(4)杨海春著  《教并快乐着》 班主任之友 04年第7期
(5)苏东水著 《管理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98年3月第3版
(6)袁振国主编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