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如何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发布时间:2011-03-27  来源:
内容摘要:
  通过对中专生学习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这一教学改革思路,如何通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堂课体现出来,怎样进行课堂设计,怎样给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数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

一、对中专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中专生数学学习现状的分析,针对这一现实状况的教学思路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随着教育的改革,中专学校的招生形势日趋严重,但从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过,现在中专学生学习的重心是学专业、学技能,对数学这类基础科则采取的是比较淡然甚至漠视的态度。而且,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从而缺乏兴趣和信心。
  作为经济类和工科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为了能学好一门 专业和技能,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而且,随着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数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在各项专业领域起着基础作用,同时,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大家都明白。但学生在学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理论深奥。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老师不应回避,更不能放弃。有难度才有挑战性,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去探讨,接受这份挑战,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心智唤醒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来。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堂里,老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老师总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溉”,老师是课堂的权威,统治者。而现在,老师应该改变这一传统角色,课堂是知识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信息传递的平台,老师应该在这一平台上与学生互动探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在自己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注重的是思维,只有在他们学习的同时,思维也活跃起来,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为了开动他们的大脑,在课堂一开始,应该有浅显生动的切入点,老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理论后的现实背景,使得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讲解抽象的公式、理论时,应该要创设生动的文化情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对于一些较深的知识点,应该将它们有机分割、细化,便于他们自己发掘出规律,对学生而言,任何一个细微的发现,都能激发他们无穷的乐趣和信心。当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尤其对于数学中图形的变换,素材的收集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动逼真的画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洁的数学图形、数学公式的形成、变化用直观的手段表示出来,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形象,使深奥的理论更生活化,使晦涩的解题过程更流畅易懂。

二、我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改革思路,用一堂课的设计来做具体说明
  那么,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换,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呢?下面,我具体举一堂课来说明我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完成课堂教学,通过调查和测试,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这堂课的课题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这一堂课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生活贴近,比较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专学生来说,他们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以及理论并不深。一些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概率问题既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激发他们思考的乐趣,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批判性。在教学过程中若采用启发式、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的推导思路,老师通过不断启发设疑引导,逐步完成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对整个推导过程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这一问题中,公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它的内涵非常深刻,也比较抽象,中专学生应用起来觉得非常困难,难于理解。所以公式在应用时,也应秉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用大量相似、相近、有梯度的例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加强对公式应用的熟练程度。对中专学生来说,理论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而对简单实例的应用熟练程度则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例题设计比较重要,出题难度的梯度性要符合学生“知道、理解、掌握、熟练”这一认知过程。
  所以,我的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通过实例,复习事件、事件的频率、概率、频率与概率的关联与区别。并探讨通过大量试验这一繁琐的求概率的方法有何局限性,遇到特殊情况如何避免。
(二)引发思考,得出概念,推导公式
  引入实例,介绍等可能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求法,由学生总结得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分析公式中m、n的含义,范围,求法
(以上这一过程是让学生了解概念和公式,但理论并非重点,如果太着重,对于形象思维胜过抽象思维的中专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倦怠,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公式的具体应用。)
(三)例题讲解,巩固练习
  设计例题,使学生理解m、n的计算方法,m、n与原来学习的排列、组合、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联系。进而算出概率。以下是我所设计的例题,这些例题难度适中,有梯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演示突出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便于学生发现规律,使知识形成更具系统性。

 
试验事件 A  n  (这次试验共有多少种结果)m                 
(事件A有多少种结果)           概

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抛掷一枚色子所得点数为一点
抛掷一枚色子所得点数为六点
抛掷一枚色子所得点数为奇数
抛掷一枚色子所得点数为偶数
抛掷一枚色子所得点数为大于2
抛掷一枚色子所得点数为小于等于5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一张所得扑克牌为红桃A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一张所得扑克牌为黑桃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一张所得扑克牌为K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一张所得扑克牌为黑色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两张所得扑克牌都为红桃A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两张所得扑克牌都为K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两张所得扑克牌一张红桃一张黑桃
从一付扑克牌52张中
任意抽取两张所得扑克牌一张为Q,一张为J
口袋中有8个红球2个  
白球,从中任取3个恰好两个白球
口袋中有8个红球2个  
白球,从中任取3个全是红球
口袋中有8个红球2个  
白球,从中任取3个至少一个白球
口袋中有8个红球2个  
白球,从中任取3个最多一个白球
口袋中有8个红球2个  
白球,从中任取3个最少一个红球
口袋中有8个红球2个  
白球,从中任取3个全是白球
2名男生和5名女生随  
机站成一排2名男生正好站两端
2名男生和5名女生随  
机站成一排2名男生正好站相邻
2名男生和5名女生随  
机站成一排2名男生正好站隔开
100件产品中,95件是  
合格品,从中任取两件两件都是合格品
100件产品中,95件是  
合格品,从中任取两件两件都不是合格品
100件产品中,95件是  
合格品,从中任取两件一件是合格品,一件不是合格品
100件产品中,95件是  
合格品,从中任取两件至少一件是合格品
由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二位数偶数
由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二位数奇数
  以上例题一题多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达到知识的巩固,而且这些例题很多取材于生活,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题目难度一步步加深,锻炼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四)归纳小结
  总结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步骤。由学生概括,老师补充,共同完成小结,体现师生互动。
(五)课后练习
  上述例题,在课堂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时间增减,其余留做课后练习,还可适当补充。
  这是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等原则;当然,课后还应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巩固基本、扎实基础的教学效果。争取师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使得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要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过程,
  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同时,教学改革后,课堂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不确定性,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指引着数学课堂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四川省绵阳东辰学校 张仲文
2、张述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Z].《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