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动机、因材施教、讲究教法、创设环境
发布时间:2011-03-27 来源:
摘要:
本文试图把中专校的教学改革和提高中专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起来,探寻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愿望的关系,谋求提高中专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以提高中专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质量。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教学改革;秘书实务教学
秘书实务是研究现代秘书工作和秘书业务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秘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秘书专业以其强大的岗位适应性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补充,其岗位主要是文员、秘书、助理、高级助理等。而对于中专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于将来的就业是很有帮助的。中专学校的学生,其学习愿望远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其厌学心理和行为在课堂上流露无遗。为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寻求各种方法与途径,以激发中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然而,收效却微乎其微。于是,增强中专校学生的学习愿望就变得更加迫切,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关键和前提。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学科有一股内驱力——积极性,他就会奋发主动、刻苦学习,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激发动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与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是客体,只是外部因素。学生的学是主体,是内部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着眼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其关键又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这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不能靠单纯的说教,必须要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特意设计了请已经就业的同学现身说法的环节,通过他(她)们对自身工作情况、工作体会的交流,很生动地传输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们的反映也非常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内容设置上,对秘书职业及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成功秘书的案例,并组织学生对“为什么女秘书不是花瓶?”、“现代信息社会女秘书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秘书是否是女性的专利”等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同学们对秘书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因材施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
“因材施教”是教学原则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深入地去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和个性差异,把教学进度和深度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基础不同的学生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加以充分的肯定,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也注重从新颖性、典型性、综合性、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既符合秘书工作实际情况, 同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因为任何理想化的、脱离实际的例子都将给学生以误导, 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此外,在对案例的讨论中,我也并不强调案例的唯一正确答案。一方面,秘书工作实务还不是一门严密精确的学科,至少迄今为止还不是。对于秘书业务工作问题而言,并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的踊跃参与,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讲究教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秘书实务基本上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合格秘书,除了需要掌握秘书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秘书的工作能力和训练秘书的操作技能。因此,秘书实务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纸上谈兵,而是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运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模拟教学法、实训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实操训练,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明白和理解秘书工作的业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演练,并亲手完成课程内各项应完成的任务。
教学经验证明教师寓趣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的同时,下工夫研究教学方法。我的体会是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整堂课要一环紧扣一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每堂课解决一二个问题,使学生学有所得。对一些新知识的出现,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启发,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案例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案例,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案例的情境。因为如果不把自己置身于案例所处的情境,始终抱着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很容易不着边际。只有主动、积极地把自己想象成案例的当事人,才可能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才有可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秘书工作实务的方法和技巧。其次,针对每次的议题确定若干讨论题。讨论题的确定既要结合案例的内容, 又要体现本次课程的主题,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通过案例学习达到深入理解理论的目的。作为案例,是关于秘书工作某方面成功(或失败) 经验的一种描述,教学中只有配以合适的讨论题才能达到目的, 否则无法起到深入理解理论的结果。第三注重发挥民主。案例教学不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地位是平行的,由此可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对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各种观点、理由的充分表述,可以使大家对相应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在讨论中,我有时还特意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因为事实上,每一种意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例中问题复杂的一个侧面。兼听则明,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能让我们对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四、创设环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创设环境主要指的是教师尽量运用模仿、情景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秘书实务非常强调技能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有目的的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情景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穿插其中,从而正确地使用已学的知识。在讲授有关接待知识时,我结合案例教学,首先出示工作情景,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分别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将工作情景象演小品一样,演示全部案例内容。在演示之前,学生需要大量查找资料做好准备,分组讨论选择方案、分配角色、确定台词,在模拟时强调现场感,身临其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由于强调亲自参与,所以虽然每个学生的出发点、思维特点或思路可能会有很大差别,但学生提高自己学习的自主性、交往性和实践性的目的是一致的。在这种参与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冲击和碰撞,进而实现新的突破。
在这种“做中学”的过程中,教师已经由过去传统的以传授为主变为以引导、指导为主,课堂的“主角”也已经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表面上,教师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充当“场外教练”或“外部董事”的角色,但实际上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导演”和“监督”。需要从全局上把握整个秘书工作的模拟过程。因此,这种学习模式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演。指导教师不仅必须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而且还必须有较高的“导演”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很多学生面对模拟情景不易进入角色,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另一类问题是一些学生为了图省事,喜欢作为旁观者不置可否,或是只凭着感觉行事,行为有较大的盲目性。对于前者,我一般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告诉他们“现场就是战场,模拟必须当真”;对于后者,我则告诉他们“三思而后行”,强调模拟现场训练与秘书实际工作的关系。一般地说,经过几个回合的模拟,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由出入,熟练操作”,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实操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对迅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历来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教学好坏的两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然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教师去发现、调动、爱护和维护。为了让学生能愉快地、主动积极地学习,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多化心血。丰硕的成果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