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日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日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123开挂式、发散性联想式、设定语境、利用信息化平台”等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以提高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日语词汇;语境;信息化平台;实例
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但没有词汇,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作为三大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言理解和综合运用的核心要素,它贯穿于整个学习周期。日语词汇虽有与中文类似的汉字,但由于其本身独特性,对学习者而言难度不小。正如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所说:我认为对于外国人,日语最难的部分不是发音、口语,也不是语法,而是庞大的词汇,如何选取才符合日语的习惯,这对他们是最难的。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职业院校学生日语词汇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通过我多年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发现在学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是,词汇掌握不牢固。由于日语词汇量大,构成复杂,初学者不易掌握。有些学生朗读单词时就不规范,导致清浊音弄错,长促音不分;有些学生基础薄弱,难以在短时间内记住一定量的词汇,再加上疏于运用,使原本就半生不熟的词汇更容易遗忘;还有些学生害怕记词汇,感觉枯燥,若在反复记忆后,检测效果仍不理想,则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消极情绪,并由此恶性循环。
第二是,对词汇理解不深,不善运用所学词汇。有些学生死记硬背词汇,只记住了表面意思,并未深入理解,也不结合使用语境,有时甚至简单将日汉字和中文意思等同起来,混淆了词汇本身的含义;有些学生对于意思相近但使用场合不同的词汇不加以比较,缺乏特定情况下合理使用词汇的能力;还有些学生对于一词多义的词汇脱离上下文、脱离文化背景导致运用不当。
第三是,词汇量不够,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有些学生依赖性过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遇到生词习惯于求助他人、求助教师,而并非自己查阅词典搞清弄懂,造成无法扩大词汇量。
这些原因导致不少学生在词汇上下了很多工夫,但事倍功半,收效不大。
另外从教师方面来看,采用传统的按照课后生词表进行讲解,虽有一定延展性,但相对枯燥、缺乏生动性和多元化,结合语境也不够,容易造成学生机械化记忆。同时通常采取的是“抄——背——默”的形式,认为词汇记忆应该是学生自己靠努力花时间就能记住掌握的事情,因此缺乏足够重视,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疏于思考。
二、日语词汇教学方法与策略
基于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123开挂式”学习法
这里的“123开挂”是指一听二看三开口来取得显著收获。通过跟读,过好单词第一关。跟读要求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巴读,对于大部分学生认为难读的单词,可通过慢读、多读加以练习;对于学生易读错的拗音、长音、音/训读等,可加以强调,例如“病院(びょういん)”和“美容院(びよういん)”、“利(り)用(よう)”和“寮(りょう)”的区别;“夢(ゆめ)”和“有名(ゆうめい)”、“ビル”和“ビール”的区别;“人(ひと)”和“外国人(じん)”、“手(て)”和“手(しゅ)段”的区别。
通过开口说,记住字形与词义。词汇教授后,可让学生进行简单造句,也可开展词汇实践活动,设定某个话题,将课本词汇融入其中加以练习,例如,“病気”一课出现了一系列关于身体不适的词汇,可让学生编辑对话进行练习,例如,
医者:どうしましたか。
学生1:熱があって、頭が痛いです。
学生2:咳が出て、食欲もありません。
通过听看说的综合运用,达到词汇巩固效果。可采取让学生抽纸条说词汇的方法,例如,纸条上画有三幅图,学生可根据图画说出日语词汇:①はみ出す②あふれ出す③流れ出す(图1);也可采取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cosplay,编剧情来加强运用、巩固词汇;还可让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互相采访等形式来加以活用和掌握。例如,
学生1:**さんの夢は何ですか。
学生2:私の夢は漫画家になることです。
学生1:漫画家ですか。どうしてですか。
学生2:漫画を書くのが好きだからです。
通过“一听二看三开口”的学习法,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还丰富了词汇检查方式,让学生在无意识地反复接触中,刺激大脑记忆频率,相比单一形式的学习,能更长时间地记住。
图1
(二)发散性联想学习法
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可以通过关联其他词汇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教授“天気”,可让学生说出相关的一串词群,如“晴れ、曇り、雨、雪、霧、雷、風”等;教授形容词为主的词汇时,可让学生说出反义词,如“暖かい――涼しい、高い――安い、新しい――古い、難しい――易しい”等;教授副词时,可让学生思考同义词并进行比较,如“とても、たいへん、かなり、非常に”等。通过思考词汇之间的关系,达到巩固旧词增加新词的目的。
如果遇到需特殊记忆的词汇,可采取同类词联想法。例如,日语中有日汉字与中文字同意不同的词汇,例如“愛(あい)人(じん)”——情人、“丈(じょう)夫(ぶ)”——结实、“娘(むすめ)”——女儿等;也有日汉字与中文书写顺序颠倒的词,例如“紹(しょう)介(かい)”——介绍、“詐(さ)欺(ぎ)”——欺诈等;这类词汇可以一起记忆。
(三)设定语境学习词汇
所谓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交际离不开语境,阅读离不开语境,词汇同样离不开语境。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提出,他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大类。之后,英国语言学家Firth又提出了“语言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提供实际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例子尽可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今后工作,这样便于理解与掌握。例如,同样是“上课”,日语中,教师上课,说成“授業をする”,而学生上课,则应说成“授業を受ける”。
在教授一词多义的词汇时,可通过提供上下文,让学生加以区别,例如“結構”一词,有“足够/可以,不用/不要,好极了/不错”等意思,通过上下文,意思就比较明确了。
もう結構です、十分いただきました。(已经足够了,吃很多了。)
もう一杯ビールどうですか。――いえ、結構です。(再来一杯啤酒如何?——不用了。)
旅行は大いに結構です。(去旅行好极了。)
在教授意思相近的词时,也可放在不同语境中,让学生把握其含义。例如,
彼はきっと来るでしょう。(他一定会来吧。)
必ず勝ってみせる。(一定赢给你看。)
明日、ぜひ来てください。(明天请务必来。)”
这里“きっと、必ず、ぜひ”三个词,都有表示“务必、一定”的意思,其中“きっと”表示相信一定,具有推测性,常跟“でしょう、だろう”连用;“必ず”语气较为武断,没有推测和犹豫之意;而“ぜひ”则是无论如何都,带有强烈个人愿望,通常只用表示自己的希望和用于邀请他人。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语境,介绍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中日文化对比来讲解词汇,使学生更有感性认识。例如,讲到“祝日(しゅくじつ)”可以介绍日本主要节日以及习俗;讲到“日系企業(にっけいきぎょう)”可以介绍日企的企业文化,并与中国企业相比较,通过文化语境使学生加深理解。
通过结合语境学习,使词汇不再孤立与静止,而是立体与动态,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四)利用信息化平台学习词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素材,使教学多样化。文本、图片、音视频、微信平台、微课、App等都为词汇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拟态词对学生来讲是难点,同样是“笑”,有不同种类,例如,“にこにこ”、“げらげら”、“にたにた”、“くすくす”,可通过展现图片加以区分,从视觉上来感受,通俗易懂。
利用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原版外语素材,更直观了解他国文化,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实战演练,从而激发学习热情、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也可课前利用平台,推送视频、音频、学习资料,课后记录、跟踪、评估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状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可通过聆听学生反馈、心得,来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果。例如,讲到“茶道(さどう)”, 本身单词较为枯燥,之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师再通过播放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了解到茶道的起源、发展、规程、礼仪等;同样“元旦”“浴衣”“刺身”等词汇也可用类似方式导入,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加深了词汇的掌握和理解。
运用信息化手段,能优化听说读写,多方位、多信息、高质量的积累词汇,使内容更详细,知识更宽广,上课效率也更高。
三、具体实施及效果
下面,我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上述教学策略上好《日语敬语》中的《自谦语的特殊型》一课。我把这堂课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自主学习,为新课做准备;课中视听说三维立体学习,实现多元评价;课后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前,利用微信创建班群,推送视频,布置两项任务。以含有本课自谦语词汇的视频为切入点,教师设计完形填空,学生进行词汇选择,然后要求学生查出相应词汇的基本型,完成后一并上传。课前作业旨在让学生对本堂课自谦语词汇有一定了解,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二)课中,通过呈现、游戏、练习、对话、评价、文化比较、小组赛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充当的是协助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教师先对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接着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通过表格式,向学生呈现单词基本型以及与之对应的自谦语。让学生在短暂记忆后,再利用隐藏基本型的方式让学生说出相关的自谦语,从集体到个人,反复练习,相比纯粹背单词,效果更佳。
第二步:完成单词消消乐游戏:在学习完自谦语单词后,学生做消消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将基本型和自谦语配对消除,由于学生熟悉该游戏,因此上手容易,并且觉得游戏用于上课有新鲜感和亲切感,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参与度,在寓教于乐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单词掌握情况以及不足之处。教师也可通过游戏结果,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课堂参与情况,对错误率高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强调。
第三步:情境设置,视频听写,文化导入:情境设置中,给学生展示商务场合使用的对话视频资料。由于敬语多用于职场环境,让学生了解自谦语使用场合,拉近了与职场距离,又由于对话有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有代入感,为今后进入职场做了铺垫。学生在视听过程中,完成填空题。填空题根据对话内容,围绕本课自谦语进行设计。学生自行选择甲、乙角色,记录下对话内容,最终以小组形式上台展示。在展示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互评手段,当一组演示完,教师引导在座学生共同改正台上学生词汇使用不当之处,此时教师即可了解全体学生掌握情况,学生互评过程也是自我检验、不断巩固的过程。通过收听记录、上台对话、学生互评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突破了开口关。此外,还引导学生思考在商务场景下,何种场合该如何使用自谦语,为下节课讲解语法做好铺垫,再通过中日企业文化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日企文化。
第四步:最后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回顾,要求每组选取一名代表上黑板,通过收听书后生词表,写出基本型以及中文意思的方式,最终评选出得分最高组给予奖励,使课堂气氛再一次高涨,所学词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课后,教师将与本课词汇相关的重难点及时上传至微信群,学生可随时打开复习,同时要求每位学生自行找一段文章,进行基本型和自谦语变形练习并上传,分享学习成果。
本课结束,隔天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词汇理解运用准确率提高50%,体现了教学效果。
我体会,日语词汇是日语学习的基础环节,词汇的教与学需要靠师生共同努力,词汇教学繁琐不易,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更适宜于他们学习、掌握的环境,尽可能生动、形象地讲解,结合“123开挂式、发散性联想式、设定语境、利用信息化平台”等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而学生也需配合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熟记、活用、多练,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最后,词汇教学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在反复实践、反复总结中才能获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畅. 语境视域下的日语词汇教学策略[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03):112-115.
[2]郭颖. 论教育信息化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4):47-52.
[3]陈健. 日语专业词汇习得教学策略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09):83-85.
[4]李桂慧,郭帅,左悦. 基于移动学习的日语学习模式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24):46-47
[5]朱彦臻.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 英语教师,2016,16(11):148-150.
[6]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7]Wilkins,Davi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语言教学理论)[M].Cambridge:MA:MIT Press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