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0578
首页 -> 教学科研 -> 求索校刊
基于Cite Space的中职数学信息化轨迹分析(1998-2021年)
发布时间:2022-06-13  来源:

摘要:国家从1998年开始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中职数学教师也对信息化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做了大量科研工作。本文基于Cite Space软件的图谱双重功能,对CNKI收录的从19981224日开始至20214月28日结束的223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关于中职数学信息化的研究大致分为:停滞期、起步期、应用期三个时期,目前处于应用期。研究内容越来越细致,从最初的研究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技术等比较宏观的主题逐渐转化为云班课、微课等新形式的研究课题。文章的质量有待提高,今后可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信息化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引言:19981224日教育部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了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之后国家又多次发布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鼓励广大教师将信息化深入贯彻到自己的教学科研中。中职的信息化改革热潮随之滚滚而来,各个学科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信息化研究。中职的数学学科研究在这20几年中经历了前期的沉寂期、中期的起步期,目前进入应用期。本文借助Cite 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5.7.R5W)研究了中职数学信息化的发展轨迹、热点。

一、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软件。它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章研究自19981224日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的中职数学关于信息化研究的情况。在此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文献检索的年限起点为19981224日,检索的结束时间为20214月28日。通过对该库的标题中同时包含“中职”、“数学”与“信息化”的文章进行检索,共得到223篇与“中职数学信息化”相关的参考文献。本文利用Cite 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的图谱分析技能对上述文章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二、发表年份分析、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发表期刊分析

                           1 

通过绘制1998-2021年的中职数学信息化研究的文章的走势折线图可以看出,从1998-2010,只有在2009余梅发表了一篇《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浅议》,剩下的年份均没有人发表相关文章,说明虽然在20022004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但是当时的中职普通数学教师还没有把国家的宏观规划跟自己的微观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从国家发布相关政策到职教教师真正具有信息化思维、普通老师从传统到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方式的转变都需经历一定的时间。

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个纲要要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纲要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广大教学一线的中职数学教师如何把当前流行的信息化手段融入日常数学教学的各类研究。关于中职数学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慢慢多了起来。2011-2015年为起步阶段,此阶段每年发表的信息化文章的数量大多在个位数。说明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开始慢慢摸索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五年共发表相关论文34篇,占论文总数量的15%,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的主题是宏观上如何把信息化融入中职课堂,关键词通常是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教学实践等。

2016-2021年为应用期,这几年共发表相关论文188篇,是前面17年发表论文数量总和的5.4倍,占论文总数量的84%。这个时期的论文除了关注信息化与教学理论之间的关联之外,还开始细化为课堂上会有的教学细节比如:情境创设、翻转课堂、云班课、软件应用、信息化教学案例等。这种大量出现把信息化下沉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文章说明近几年,广大中职数学教师已经开始在普通课堂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并把它深入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了。由于2021年还没有过完,因此发文数量仅供参考。

从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广大作者最关心的是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手段等宏观信息,在223篇文章中有41篇文章提到信息化教学;40篇文章提到信息化技术;12篇文章提到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应用。随着年份的增加,研究者们逐渐将信息化与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再后来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新理论推陈出新、新软件如雨后春笋般的出、

新政策全力支持,随着科研所需的配套设施越来完善,                2

研究者们慢慢把目光放 到了微课、函数图像、几何画板等细分内容。由此,研究者开始思考如何在每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内容中运用好信息化,这些思考真正把信息化引入了数学日常教学中,使数学日常教学更精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从关键词的时间线分析来看,形成的七个聚类中前两个聚类(中职数学、中职)是本类文章探讨的中心,从始至终一直存在。剩下的五个聚类依次为: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手段、信息                               3

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信息化环境从2011年开始出现在文章中,作者们在这个聚类下更关注几何画板、信息化情景创设、信息化背景等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软件上好数学课。信息化教学会聚焦数学教学困惑、学生主动参与、双向互动、感官认知、技巧探析、思考对策等倾向于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 微课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手段,从2014年开始出现。作者通常把微课与移动学习、教学改革、深度学习、教育信息化20等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这也体现了在教学实践中信息化与数学如何结合的一个过程。希沃白板作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也在2020年成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内容。

从文章发表期刊来看,有34篇文章发表在《现代职业教育》,接下来发表文章比较多的依次是《数学学习与研究》、《高考》、《课程教育研究》、《职业》等。上面的五种期刊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1%。这些发表文章的期刊都是普通期刊,说明这些文章的质量有上升空间,作者可以在信息化与数学的联系领域学习更多                      4

的相关知识、做出更多深入的研究。作者如果对自己的研究有信心的话,可以更多的向核心期刊投稿,因为目前核心期刊在这中职数学信息化方面的发表论文数为零。

    三、结语

从上述几个简单的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

1、在国家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师从接受新的理论指导,到把相关应用到教学实践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他们可以把信息化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写成文章。但是文章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广大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认真复盘教学过程、认真思考并认真学习新的信息化理论、研习新的科研相关知识、熟悉新的信息化软件。同时,上级部门与学校都可以为老师提供最新的规范化信息化知识相关培训,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帮助老师提升信息化短板,促进老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信息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联系都越来越紧密,对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因此,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越到后来,教师对信息化的应用越能精确到某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随着国家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广不断深入、中职数学教学信息化程度的不管提高,我相信以后发表的文章的信息化种类会越来越多样化。2015年首次出现了《山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探讨》,探讨如何在边远山区进行数学信息化教学。随着国家对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边远山区的信息化教学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从作者的共现网络分析可以看出,相关作者的共现网络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没有形成。在223篇文章中,只有4位作者写了两篇信息化相关论文,剩下的作者都只写了一篇相关文章。因此我没有在此部分展开描述。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多的作者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7.html

【2】 李杰Citespace中文版指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4179-1066981.html

【3】 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浅议 余梅;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院;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2-10

【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5】 谢红生; 考试周刊 《山区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探讨》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