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不少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要想让他们改变自己,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多数是被边缘化了的。我参加过多次初中学生的家长会,班主任及各科教师说起尖子生和优秀生时往往是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但说到后进生的时候,表情、语气、措辞都变了。
可以说,不想做好学生的中职生几乎没有,但学校的“好学生”标准与他们固有的习惯相冲突。少数学生克服了自己固有的习惯,无论有没有学习兴趣,都跟着教师走,按照学校的要求做,于是这部分学生成了“好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就让自己固有的习惯与学校的要求冲突着,成为不好不坏的、被纪律约束着、被教师看管着的中间学生。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无视学校的纪律要求,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但缺乏不等于没有,只是他们的上进意识被压抑了太久,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挫伤了太久,唤醒、激发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问题是,我们给不给他们时间?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他们进校前,就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要求等,一切都是整齐划一的。当然,作为一所学校,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固有习惯?如果不考虑这些,我们实施的教育又如何能入脑入心?这就好比顾客进了饭店,只能吃做好的桌餐而不能点菜,少数对口味的学生吃得满意,多数学生吃得不满意,甚至还有少数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吃。当多数学生吃得不满意的时候,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职业教育究竟是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还是让不同的学生都变得趋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