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进班级机制
发布时间:2013-01-22 来源:
企业文化进班级机制
一、基本理念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为平台,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公德意识、文明意识、纪律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使学生在毕业前达到企业的“准员工职业素养”。
二、基本思路
1、对接内容
(1)物质层面
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主要包括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规划布局以及校园建筑、内在陈设、雕塑、绿化美化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就物质层面而言,就是模拟企业文化的氛围,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职业学校首先姓“职”,因此整体布局应彰显职教特色。首先,校园环境氛围与企业氛围相对统一,就是要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其次,实习场所布置与企业生产场景相对统一,使学生踏进实习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再次,对外标识与专业特色相对统一。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校园雕塑等对外标识上要重点突出专业特色。
(2)精神层面
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将企业精神的精髓贯穿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过程中,将职业道德、伦理观贯穿到学生的道德观教育中,将领导作风、教风、学风所构成的校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将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构成的办学理念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以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正确的职业观念的形成。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的塑造。
(3)制度层面
在制度层面与企业文化对接就是要在保证制度完整性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制度对学校的部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在内容上,可仿照企业的要求增加“着工服、带胸卡进实习室制度”、增加“晨会制度”;实行“工资制考核制度”,将学生日常管理量化考核与企业的工资考核发放结合起来;在管理模式上,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要求与学校学生的管理要求结合起来。
(4)行为层面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化”,它包括学生行为文化、教师行为文化等。这里谈的行为层面主要指学生的行为层面。要做到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是中等职校学生的生存之本。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技能比武,在学生中营造苦练技能的氛围。二要积极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既要组建诸如文学社这样的普通社团,还要结合专业组建专业社团,定期活动,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三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对接途径
(1)环境引领
就是将企业文化的有关元素有机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是实现二者对接的基础。具体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将学校建成“准企业”。主要是要将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即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习室,并在实习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习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要求统一着工服(实训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二是学校校园环境布置要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对于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实际多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
(2)管理接轨
学生由于受年龄小,阅历浅,缺少锻炼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缺乏责任感,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而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应具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遵章守纪。因此,学校就要将企业管理的元素灌注到平时的管理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了解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使学生养成适合企业需要的素质。可以把企业的“工资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载体,将对学生的日常量化考核分与工资对应起来,每个月的工资数就是日常表现得分;可以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从而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
(3)课程对接
这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重要渠道。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通过课程体系进入到课堂或者学生的学习考核之中,通过企业管理课程的开设、专题讲座或以考查课、选修课开设等形式,实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文化的良好对接,使学生在掌握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了企业文化内涵和实质,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缩短毕业生工作适应期。
一方面要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可以组织专人编写《企业文化读本》,既要介绍企业文化的理论知识,也要介绍本校学生主要就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髓,更要教给学生适应、融合企业文化的方法。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科教学渗透。根据专业特点,引入与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的核心精神。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4)行为对接
一个企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从他们接触的学生个体行为上予以判断,一个学生就是学校行为文化的一个窗口,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就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实现。一是通过教育思想及决策、用人、管理、交往等办学行为的校长文化;二是通过学习实训、社团活动、遵纪守法,诚信、文明、礼貌等行为组成的学生文化;三是通过治学、教学、科研、人际交往等行为的教师文化;四是通过敬业、交往、学习等行为构成的职工文化,耳濡目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