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19-01-22 供稿: 编辑: 访问量:
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及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中高职贯通专业教学管理,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制定本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一、评价目的
按照科学、严谨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给予及时的阶段性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课堂教学反馈信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中高职贯通专业教学工作特点,科学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全面综合评价的原则
不同的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触事物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在评价中必须考虑到不同的评价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到全面、综合的评价结果。
4、发展性原则
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着眼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过程,评教结果不是终结性的,而是发展性的。
三、评价对象及评价范围
本方案的评价对象是指中高职贯通专业所有授课教师,评价内容涉及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主要环节。实验实训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参照此办法执行。
四、评价组织
1、基本要求
中高职贯通专业每学年对承担本年度课程教学任务的、应该参加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价。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对待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和其他参与评价的人员以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对教师进行评价。
2、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专业系(部)配合学校的安排,负责组织、协调、落实评价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
五、评价方法
1、学校通过校领导领衔督导制、教学巡视制、师生座谈会等,坚持经常的教学检查和定期的教学检查相结合,坚持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坚持自查与抽查相结合。
2、学校每学期组织三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检查,即期初教学检查、学期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每次检查教按规定时间、范围、内容等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检查工作。
3、学校教学质量检查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教务处、专业系、教研室负责人组成。
4、教师的自检、互检均应写出检查报告或检查记录,交给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的抽检、专项检查,要写出检查总结报告,包括本次教学检查概况,方法步骤,教学成绩与经验,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分析,提出改进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5、各教学部门都要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善始善终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检查工作。每学期期中的重点检查结束后,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向全体教学人员报告检查结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六、评价方案
(一)期初教学工作检查方案
1、期初教学检查目的:期初教学工作检查以稳定教学秩序为主要目的。对本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系、部(组)工作活动计划、教研室组织活动计划、各项教学准备工作等进行审查,督促落实。
2、期初教学工作检查主要内容:
(1)学生到校与教师出勤情况。
(2)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检查:课堂秩序,教学内容,教学日志填写等。
(3)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自检,包括备课情况、授课计划编制情况,教育研究进展情况,教研室主任填写《教研室期初教学情况自检表》,第二周周四下班前交。
(4)检查落实、协调安排各项教学计划、实验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
(5)收课时授课计划与前两周教案,由各专业系、教务处进行专项检查;填写《系、部(室)期初教学检查表》。
(6)校领导领衔督导组和教学巡视组进行抽查。
3、期初教学工作检查日程安排:每学期前两周(实际上课周)为期初教学检查时间。各种计划和检查情况必须在第三周周二下班前由专业系(部)汇总交教务处。
(二)期中教学检查方案
1、期中教学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我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检查学校培养目标实现情况,检查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进展情况。期中教学检查是每学期重点教学检查,是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馈。通过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可以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找出差距,明确改进方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期中教学检查范围
(1)教学计划实施完成情况。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检查教学质量达到的程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及存在问题。
(2)《教师工作规范》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课堂教学秩序和课堂教学效果。
(3)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和学术活动进展等。
(4)教师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教书育人情况。
(5)教学管理和为教学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制度及学习成绩等。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和改进意见。
3、期中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必须深入广泛开展,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实效,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期中教学检查步骤及日程安排:
(1)组织动员。专业系、部在第九周周二召开动员大会,宣读检查方案。
(2)检查阶段。个人进行检查总结,第九周开始专业系、系针对“期中教学检查范围”进行检查,填写《系、部(室)期中教学检查表》,并于十二周周二下班前交到教务处。
(3)考核阶段。以系、部为单位进行检查总结,对教学工作和教师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指出存在问题。第十一周专业系、部召开教学检查会议,进行检查总结。第十二周前专业系、组将检查总结报告交教务处,汇总交主管校长审阅。
(4)通报阶段。教务处汇总各教学检查总结材料,并进行座谈交流或专题研讨,对我校每次教学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述,形成材料。由校长或主管校长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通报和指示。
(三)期末教学检查方案
1、期末教学检查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对期末工作的综合分析,掌握和了解本学期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期末考试成绩基本上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尺度。及时地准确地分析期末考试成绩,能够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能够加速自我调节和改革步伐。以促使激励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期末的检查总结,充分显示教学成果和暴露存在问题,进而促进基层核心教学组织的建设,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期末教学检查内容:
(1)试卷水平和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2)学生考试情况(实践能力考核)及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3)考试考查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测评。
(4)本学期教研活动,学术活动,教育研究等收获提高及存在问题。
3、期末教学检查方法及要求:
(1)检查教学质量,采取教师个人分析,教研室讨论,专业系(部)作出综合分析,最后教务处作出综合统计与分析。
(2)在个人总结,部门评议的基础上,学校进行全校考试成绩和学期任课教师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的综合分析与评估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以适当形式给以通报表彰。
(3)个人检查总结及分析工作,连同学期(学年)成绩分析和教学总结在期末考试三天后交到系、教研室。期末考试五天后专业系、室填写《系、部(室)期末教学检查表》交教务处,汇总交主管校长审阅。
(4)学校进行的专项或全面评估考核工作,从期中教学检查开始一直到期末,组织听课、评课和教研活动检查,专题调研与座谈,逐步听取意见,搜集资料,最后结合系(部)、室期末检查总结和评议结果,作出学校的学期(年)教学质量评估。
(5)新学期开学时,学校进行学期教学质量评估及教学工作检查总结的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