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普通中职生到国际顶尖学府的破格录取者,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8级学生刘家好,用五年时间书写了一段“技能成就梦想”的传奇故事。他的成长轨迹,不仅印证了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更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奋斗底色。
初心如磐:从“技能小白”到国赛银牌得主
2018年,刘家好初入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时,便立志成为一名“肯吃苦的技术工匠”。学校的“星光计划”技能培养模式为他搭建了成长阶梯——从理论课程到企业级实训设备支持,从名师“一对一”指导到跨校竞赛资源对接,学校的精细化培养体系让他迅速找准方向。在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训练中,他曾因一根特殊数据线陷入困境——内部接口采用企业机密标准,外行人无从下手。为了攻克难题,他连续十多个小时反复检测代码、排查元件,甚至通宵研究数据线结构,最终用自制工具修复了设备。正是这种“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的韧劲,让他在2019年上海市“星光杯”技能大赛中,以一年级新生的身份打破赛会纪录,斩获一等奖,并随后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为上海队摘得银牌。
“学习就是辛苦的,比赛就是辛苦的,但只有现在吃得了这份苦,将来才能端得起这碗饭。”刘家好常以此自勉。
责任担当:从班长到学生会主席的服务之路
技能之外,学校倡导的“德技并修”育人理念,始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轮驱动”,助力学生实现从“技能人才”到“全面型人才”的蜕变。带着这份信念,他在军训期间便以乐于助人的品质当选班长;加入校易班工作站后,他策划“倾听史韵”主题活动,撰写趣味历史推文,带领团队获评“上海市十佳工作站”。2020年,他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当选校学生会主席,规范制度、策划校园活动、运营新媒体平台……“用态度铸造成就”是他的信条。在“青春经管”公众号上,一篇篇推文记录了他和团队为校园文化注入的活力,也见证了他从青涩学生到学生领袖的蜕变。
创新突围:从“AI赛场”到国际舞台
“敢想敢做,用实绩说话”是刘家好创新的座右铭。学校的上海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他提供了实践舞台,导师团队更在技术攻关中倾囊相授。2020年,他带领团队研发“除百味——让中药不再难闻的神器”,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上海市铜奖;在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他仅用97分钟完成180分钟的赛题,以满分摘得一等奖并刷新纪录;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温室检测系统”更在市级编程大赛中拔得头筹。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升华。
破茧成蝶:从上海职教走向世界名校
2025年3月,刘家好迎来人生重要转折——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跨学科创新能力,他被哥本哈根大学与丹麦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方向)双学位硕士项目破格录取。该专业由哥本哈根大学与丹麦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并与麻省理工学院深度合作,堪称全球顶尖科研平台。对于一名中职生而言,这样的跨越堪称奇迹,谈及成功,刘家好坦言:“经管校不仅教会我技能,更让我学会用国际视野规划未来。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讲座,还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我们接触前沿技术,这些都为我的申请奠定了坚实基础。职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只要敢拼,职教学子一样能站上世界舞台。”
结语
从实训室的深夜灯火,到国际名校的录取通知,刘家好用行动诠释了“厚德励志,笃学致远”的经管校训。他的故事,是上海职业教育的生动注脚,更是对无数职教学子的激励:技能之路虽远,行则将至;创新之山虽高,攀则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