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园区、社区是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三个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市就促中心通过推进院校创业指导站建设,积极推进院校双创工作与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各类孵化园区全面对接融合,打通大学生创业“最后一公里”。同时,各区依托院校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型社区。
“三区融合”如同打开了一片隐藏的地图,促进了区域创业创新要素流通,助力区域创业创新工作深度协同开展。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普陀区,看看他们各具特色的三区融合工作。
为积极推进上海市创业政策、服务、资源与院校的对接,夯实双创教育的基础,进一步鼓励、引导和帮扶学生创新创业,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普陀区人社部门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融合各方智慧,携手区域内15家创业孵化基地、5家院校创业指导站、10个街镇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逐步形成“三区”联动的良性创业生态圈。
强本固基
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普陀区人社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参照市级政策确定了区级院校创业指导站的建站要求、评估标准和经费支持,每年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区级创业指导站建站、服务情况及成效开展评估,并对年度评估合格的院校创业指导站给予10万元的经费补贴。同时,对完成区级建站的院校,择优推荐参评市级院校创业指导站, 形成市、区院校创业指导站的梯度建设模式。
普陀区现有5家院校创业指导站,其中4家为市级院校创业指导站,1家为区级院校创业指导站。在2020-2021市级年度评估中,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被评为A级,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上海市贸易学校和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分别被评为B级。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建站评审
一校一品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校秉承“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创业的种子”的理念,将创新创业工作视为学生培养的重要板块,切实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坚持6M+由“点”到“面”,从创新创业指导理念、建立创业模拟平台、提升创业教育及服务新水平来完善扎实学校内的工作。
上海市贸易学校——学校积极搭建学生创业教育支持平台。作为以食品工艺专业为特色的学校,院校创业指导站积极与光明集团等校外相关产业企业合作,聘任企业导师对接跟踪项目。同时,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促进学校双创工作开展。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学校以“清荷”为品牌,依托国际商务等强势专业,激发、鼓励学生的创业热情,建立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与服务、政策扶持项目落地、创业导师跟踪辅导等各项支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学校形成了“二中心、二基地”的创业指导站格局,全力整合校内资源,协调有关系部开设具有行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协调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紧扣“三专业”,实现“五大任务”。立足工程专业部、商贸专业部、旅服专业部三个主要专业精准切入点,扶持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抓稳推动力,“以赛代练”推动创新创业竞赛开展;提升理论性,基于专业布局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拓展实践地,借助创业园区重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师资团,形成“创业教师”“创业讲师”“创业导师”三维一体的强大师资团。
多方联动
选树榜样引领力量
一、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
各院校依托院校创业指导站建设,逐步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各校联合区人社部门共同开展创业服务活动更趋高频,服务人群也更有针对性,尤其是组织开展的投融资对接会、学生训练营、创业分享会、创业大赛辅导等活动颇受学生青睐。依托院校创业指导站,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能力评估、专家辅导、创业训练等指导服务,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实践的能力和本领。在2020—2021学年度,普陀区各院校创业指导站联合人社部门开展的各类创业活动近90场,覆盖8000多名在校学生,服务学生近17000人次,专家与学生新苗成功结对8人。
创业指导专家与创业新苗结对
“我敢闯,我会创”创业训练营
创业指导专家进校园开展主题讲座
二、培育成效日趋显著
近两年来,各院校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中国创翼、挑战杯、“互联网+”以及普陀区创业星选拔计划等创新创业大赛,院校创业指导站在赛前动员、赛中辅导、赛后项目落地等各环节中都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报名参赛人员和获奖项目都逐年增加。在2020—2021年度,普陀区各家市级院校创业指导站积极选树、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国家、市级、区/校级、专项创业大赛,共培育了6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荣获大赛奖项,共计获得投融资上千万元。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红舫文化—红心向党匠心育人,让红色文创引领青年潮流”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中获得首个金奖。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专家辅导
“互联网+” 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参赛队伍
三、三区联动效应显著
普陀区人社部门协同社区、园区、专家走进校园,开展了创业政策讲座、创业见习体验、创业沙龙、创业大巴等主题创业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高校特色,积极参与学校创业课程建设,将园区创业服务功能覆盖到校园;天地软件园积极发挥创业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与上海电科所、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华师大嵌入式软件评测中心建立合作,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人工智能、机器人检测等合作渠道;同济科技园普陀分园因自身学科优势,在轨道交通领域进行专业化、垂直化的孵化,专业性特色突出,孵化成效数据连年增长,产业优势资源强劲。
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联合区内各院校创业指导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线上校园战疫云课堂 吸引上万人次在线收看
创业指导专家进校园开展主题讲座
创青萌新 青春同行
“创青会”创业指导站新星选拔赛
普陀创业指导专家开展线上云课堂活动
四、服务生态体系日趋成熟
自“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各个社区依托院校创业指导站资源促进创业帮扶,根据属地化管理,打造“一街一镇一品”特色社区。各院校与对口所在的社区之间积极沟通,将政策宣传、创业辅导服务扩大到院校内,开展政策讲座、集中辅导、专家讲座沙龙等的活动。院校所在辖区内的创业孵化基地与院校建立起深度协作的机制,院校输送优秀项目入园孵化,园区拿出优惠场地供学生们创业,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赋能模式。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
做一天创业者
组织开展“做一天创业者”创业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体验从员工到老板的艰辛历程
未来,普陀区将继续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区域内创业见习基地、创业指导专家、市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社区街镇等创新服务资源,为院校学生打造双创资源共享平台,同时结合普陀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的奋斗目标,鼓励院校积极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共同推进三区融合发展,打造“人靠谱、事办妥”的特色院校双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