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页面10576
首页 -> 专题页面 -> 文明创建 -> 强化思政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 -> 学生德育
家庭教育案例(一)从“加班单干一肩挑”到“家班合作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2-08-18  来源:

一、案例背景

在班主任培训中,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班主任的立场就是家长的立场,是来帮助学生完成三年学业的!而班主任老师不是家长,教育也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

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据统计那些学习态度端正认真、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大部分都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那些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是与家庭教育失败的牺牲者。而如何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生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学习。

二、个案分析

1、学生情况

刚接手这个班级不久,就“牢牢”记住了这个男生,我们暂时就叫他小鑫吧!经常迟到,上课的时候还爱趴着。当时很疑惑,他可是前任班主任选出的学习委员兼任体育委员,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他来处理。这样的学生怎么会被班主任委以重任呢?

就迟到问题单独批评他,他态度很诚恳,说以后不会再犯了。结果没过几天,纪律委员就反映小鑫有天下午第三节课逃课了,而且累计迟到旷课节数已经够学校处分了。这个还没来得及处理,他就把纪律委员给打了,说人家告密了。撤掉他的班干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每次他都很诚恳的答应我,可是效果不太理想。一次课上,他借口去厕所跑去和朋友一起抽烟,被巡视老师抓到。面对教导主任,对抽烟这件事他还坚决不承认,不承认自己抽,也不承认同伴抽,甚至很坚决的说身上的烟味是厕所里老师抽烟留下来的。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开导他,一直聊到天渐渐黑了,他说:“老师,对不起我抽烟了,给咱们班丢脸了。你开除我算了,反正我也不想读了。我朋友真的没抽。”

虽然他表面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我能感受到他对朋友的义气,对集体的维护。就在那一瞬间,我决定不管以后有多难,一定要帮助这个孩子。

2、案例过程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再找对策。小鑫的前任班主任老师说:小鑫这孩子很聪明。上学期表现很好,不怕苦不怕累,学习成绩也不错,初中基础打的好,不明白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同学说:小鑫同学的篮球打的好,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的身影。他是班干部,也是班主任的小助手。这学期他在外面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具体在做什么大家也不清楚。

给家长打电话说想去家里家访,他的妈妈在外地,间接表达了不方便。没法进行家访工作,只好请小鑫的爸爸到学校来一次。通过了解,小鑫的父母早年来沪打工,他也随父母在上海生活,初中成绩优秀,因户籍问题无缘普通高中。父母对小鑫的要求很高,希望他能安心学习,未来继续升学,弥补没有读高中的遗憾。因为有个上幼儿园的弟弟,父母对他的关注减少了很多。而这学期小鑫疯狂迷恋上了篮球,有时周末外出打球一天。通过各方的了解,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孩子,曾经那么优秀,现今发生了什么呢?

因为抽烟打人,他面临着被开除的处分。我把他带到无人的房间,一杯热水,平静的和他聊聊天,并把事情的经过进行了梳理,告诉他各种不同的选择会面临怎样的结果,然后让他回去好好想想和父母商量一下,我会尊重他的决定。放学后,我给小鑫的妈妈也打了通电话,告知事情的经过和小鑫的情况,请他配合学校的工作,站在家长的角度给孩子提供帮助。第二天,小鑫来到办公室告诉我,他知道抽烟、打人是不对的,愿意接受学校的处理,并保证以后会引以为戒,不会随意动手,更不会去抽烟了。看着他诚恳的态度,我很欣慰,同时也感受到教育不单单只是学校的事情,家长的配合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他父母沟通多次后,发现小鑫对弟弟特别偏爱,说到弟弟时就会柔软很多。我就与其父母商议,以要求小鑫给弟弟树立榜样为切入点,要求他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一段时间,也许是被父母老师及最爱的弟弟关注了,小鑫在行为规范上没在出现什么问题,可是他的状态依然很消沉。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家长电话来怀疑小鑫是谈恋爱了。找小鑫确认,他没有否认谈恋爱。原来,谈恋爱期间一边要陪女朋友一边又要瞒着爸妈晚回家,他夹在中间很为难,最后不欢而散。他很苦恼,心情郁闷,又没办法处理现在的感受,逃课、抽烟和打架都是因为想排解那种不开心。针对这些与家长说明了小鑫的状况,希望家长不要再对小鑫谈恋爱一事耿耿于怀,能从侧面对小鑫进行开导与教育。

      我知道,不管我与家长如何配合教育,都不太可能让小鑫快速走出这苦闷的情绪的。所以我与家长商议,利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淡化这件事情的影响。知道小鑫爱打篮球,我将他推荐到校篮球队中,正赶上有一次校园篮球比赛,小鑫全身心的投入,带领班级获得很好的成绩,而失恋的苦闷也淡化了很多。我又告知家长,不能忽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多带他出去走走,让他充分感受父母之爱,兄弟之情。同时我又安排了几个和小鑫要好的同学多陪陪他,帮助他弥补学业上的缺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师的关注,父母的关心,朋友的关爱,这个大男孩成功的走出了失恋的阴影,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案例升华

现在中学生早恋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使教师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单方面的责骂、过分的包办往往会引起他们对班主任老师的反感。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早恋,多数处于“焦急忧虑”的状态。因此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指导学生对已出现的情感问题进行观念和行为的调整变得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给学生布置了下次月记的主题:采访父母,了解父母的婚姻及这段婚姻对你的启发。

活动进行的很不流畅,才布置下去就碰到了许多阻力。有个学生跑过来说:老师,我爸妈最近在闹离婚,我实在写不出来。还有个单亲的学生说:老师,我爸早就死了,妈也在我小时候就离开我了,我不想写。成绩很好做事很认真的学习委员也跑过来说:老师,我和父母从来都不说这个,实在不好意思去采访。……

顶住所有的压力,我坚持要大家力所能及的去做,采访多少写多少。同时我又将活动要求发给家长,希望家长尽量配合此次活动,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家长对此活动态度不一,积极性分两极。大部分家长很愿意积极配合老师参与活动。而少部分家长因为自己婚姻生活的各种不如意,对此次活动的效果产生怀疑。针对这部分家长,我积极电话沟通,关于爱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父母是他们接触的最早也最直接的。真正了解了父母的爱情、婚姻,让他们知晓爱情并不是很遥远的东西。即时父母感情不和,也可以在这件事中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能面对爱情的各种状况。家长对我的话理将信将疑的,但愿意配合孩子的采访。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做一个好班主任的先决条件是: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三、案例反思:

  (一)以人为本,德育爱为先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鑫的父母对他很关心,可是不知道如何配合老师。因此,我就以爱为媒,放大亲情与友情,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

 (二)家班合作,携手共成长

现今社会与家长赋予老师太多教育孩子的责任,又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在我任教前期,也忽略了家长的作用只知道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挤时间抓学生问题,也许暂时能缓解学生的错误,可对于学生的成长效果却不明显。利用多样化的沟通,班主任与家长互相配合,创造环境与契机,以共同的标准要求学生,共同辅助孩子的成长。教师与家长也在这个过程中陪同学生一起成长,我想,这个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十年树人,百年育人。用心做教育,利用家长对学生的爱,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