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火索:一份扣分单
“贵诊疗室开张至今,奇迹频生,感激不尽,献上锦旗,聊表心意。”我们班某位妈妈在微信上发来的电子贺卡上这样写着。
开学一个月,我频频收到各式各样的扣分单。一份上课睡觉的扣分单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索。1700X班的邢同学上课睡觉,提醒过一遍,依然没用。这样不尊重课堂纪律的扣分单让我决心着手解决问题。
我马上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怎么一点精神都没有呢?是不是不尊重老师呢?为什么对老师的提醒无动于衷?”“做作业做得晚了。”小邢低声回答。我们中专的作业量并不大,怎么会做得很晚呢? 课后,我在家长微信群里发起了一个小调查,想知道班级里做作业做到很晚的学生到底有多少?
结果是我班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每天的作业时间在三小时以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虽然已经是快要步入成年的孩子们,但是依然需要家长们的监督和陪伴,才能把作业写完。否则就会沉溺游戏或者网络聊天,第二天来学校抄作业,很多家长为此心力交瘁,满腹苦水。
怎么才能找到合理可行的办法提高孩子们的专注力,使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呢?一则医院在线咨询的广告给了我灵感,我何不来个“网上诊疗室”,构建一个能够和家长长期交流的平台呢?
我立刻着手,把“诊疗室”设在微信群里,并向部分学生家长发出了这样一则通知:想让您的孩子改掉做作业拖拉这一不良习惯吗? 加入“微信诊疗室"吧! 老师会给您和孩子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不到一天的功夫九个家长表示愿意家校携手,接下来我就踏上了漫漫医者路。
二、 “微信问诊”进行时
开业不久,为孩子的作业而揪心的家长们就蜂拥而至,向我的诊疗室涌来。
小邢妈妈表示:小邢是典型的为家长做作业,离开父母的监督,他就开始聊天或者沉迷游戏。
“这样吧,我给你开个处方:“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苦味丸。接下来我解释了服用方法:建议小邢妈妈尝试几天不督促小邢做作业,然后让他承受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
第一天,小邢有点自得其乐、沾沾自喜,熬夜打了一晚上的游戏。直至凌晨,他才想起完成当日的作业任务,强忍困意,他只完成三分之一的作业。第二天一早,我特别地要求检查全班同学的作业,严肃地表示,包括小邢在内的所有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今天所有的课余休息时间和午休时间都必须来我的办公室补作业。我严肃的批评了他们,并且为他们布置了额外的惩罚作业,稍后我和小邢妈妈做了交流,沟通了晚上的安排。
第二天晚上,小邢妈妈和我反映孩子没有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就开始玩手机游戏了。我打电话给小邢直接沟通,“今天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希望明天老师能看见你完全完成的作业,”并让小邢妈妈继续关注他的动态,和我时刻沟通情况。
第三天早上,我照例检查作业,特别的关注了小邢的完成情况,完成了大部分。我强调,今天的课余休息时间和午休时间除了补作业,还要完成我布置的额外的作业。面对小刑的委屈和懊恼,我严肃表明我的态度,并且指出,今后对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只会采取日益严厉的措施,绝对不会做出让步。
到了晚上,小邢妈妈告诉我,“孩子吃完饭就开始写作业了。”于是,我对小邢妈妈说:今天可以对小邢进行旁敲侧击的思想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是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不是为老师更不是为家长。”
我以小邢为例,指导微信群的家长,要通过心理战让孩子经过“切肤之痛”,方能透彻地理解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学习和掌握知识。换一种方法,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到了晚上,小邢妈妈提出了新问题: 孩子虽然能够自觉开始做作业,但仍然没有办法保持定力,有时候会刷抖音、玩游戏,影响作业完成的效率。不多的作业,却需要熬夜完成,有时甚至要到一两点才能结束。
我正在思考对策,小吴妈妈已经在诊疗室里提供策略:“这种情况我有经验,我家小吴之前也是这样,我建议通过开展家庭会议,向孩子表明,每晚十点以后的电费都必须孩子用每月零花钱承担,现在孩子零花钱都花在游戏装备中,减少零花钱对他们是一种震慑,于是小吴完成作业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能按时关灯睡觉,不影响第二天的上学。”
我惊喜的发现,原来诊疗室里面并不是只有老师可以成为医生,家长朋友也可以提供可行的经验、建议,帮助教育孩子有困惑的家长共同教育孩子。
正当我为小邢的改变而沾沾自喜时,周周的爸爸来微信群报到了。他表示,周周做作业时周周妈妈总是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为孩子递水切水果这样无关的事情上,作业也总是很晚才能完成。周周爸爸也建议周周妈妈不要影响孩子,可这么多年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孩子得不到满足就会闹别扭和家长争执。
怎样才能改变周周和周周妈妈的这一习惯呢?我开始在班级微信群里征集金点子。大家商议后后得出结论:孩子已经长大,迈向成年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家长不应该过度干涉周周,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渐渐地,微信诊疗室从寥寥无几的几个家长,变成了诊疗咨询室,家长们发现问题后,总会很快地在微信群里把“症状”发给我,我也会及时把诊疗结果反馈给家长。有时,遇到“疑难杂症”,其他“家长专家”也会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育儿难题。
三、 启发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回顾整个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微信“诊疗室”的成立给了我很多启发:
1、微信诊疗室符合现代网络环境的“新创造”。
任何一种家校沟通形式都要符合实际情况。上海的学生,家里都配有电脑,家长都具备上网聊天的基本技能。中专二年级的家长们大都比较年轻,他们比较乐于接受微信文字,语音这一方式进行沟通。在这一次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我在传统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加入了“微信群”这个现代信息工具,通过微信群指导家长。微信群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以非常快捷便利的形式,解决家长的当务之急,缩短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及时解决孩子的问题。符合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时代环境。
2、微信诊疗室可以集众家之长,充分体现家班共育的理念。
教师建立专门的解决学生课外问题的家校微信群,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共同需求,共同话题的家长聚在一一起,实时地共同探讨、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家长在相互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共同进步,并且让家长懂得,自己的家是小家,班级是大家,充分体现了家班共育,人人参与的理念。
3、微信诊疗室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的育人责任。
在认同微信诊疗室群这个理念之后,老师和家长共同持之以恒,让微信群的运用更有效,更长效。“微信诊疗室”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自我剖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困惑,尝试解决困惑,并且正确认识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在指导的过程中,有些特别案例,我不断鼓励家长坚持下去,而别的家长也告知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坚持。无论是家长的坚持还是我们班主任的坚持,其原动力都一定是我们对孩子的爱,源于我们对孩子的责任心。
微信诊疗室的建立,让孩子们、家长们和我都受益匪浅。家班共育,家校互通,这一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都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但我相信,任何事只要用心、用情去做,一定会让家班共育这项工作,描绘出越来越多动人而又美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