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索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为顺利推进学校社区共建共育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我校学生、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加强文明学校建设,倡导“文明在校园,文明在社区,文明在家庭”,增强师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推动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围绕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法制安全、创建学习型家庭等方面开展工作。增强社区和全体师生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不断推进学校、社区共建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共建工作健康地发展。
二、实施措施
学校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将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面临许多挑战,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纳入规划,重点推进
将我校与社区共建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学校社区共建工作的资源,开拓性、创造性地开展实践工作,真正的实现学校社区共建共育结硕果。学校社区共建工作要与社区的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同时要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社区教育,宣传科普知识、法律知识,开展“五个一工程”,关心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新旧对比,了解过去的艰苦生活,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增强民族责任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学习,广泛宣传
利用板报、广播、报纸、电视、学习资料、电脑等信息传播媒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全体学生及社区居民宣传优秀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宣传推进文明学校、文明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宣传学校的教育政策,争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舆论、财力和物力支持,为学校办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起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好父母,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好家长,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的责任意识,把全校、全社区的学生和家长逐步引向讲文明、讲公德、讲学习的自觉、有序的学习生活状态
(三)、建设学校社区的教育网络
建立学校社区的各司其职的教育管理网络。建立以家长学校为龙头的社区教育网络,使全体学生在校教师管、在家家长管,上学学校管、放学(放假)社区管的教育网络。暑假通过开展“营造书香家庭,塑造博览之星”读书活动,组织孩子读书,带动家长读书、全社区读书,逐渐形成社区居民、学生、家长共同进行自我学习的氛围。达到结合学校教育,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渗透于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场所的全社会教育网络。
(四)共同参与,开展丰富多彩共建活动。
继续通过“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开学典礼等都要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邀请社区的老干部、法制工作者、教育方面的行家或知名人士到学校或社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安排要通过座谈、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了解学校情况和孩子在校情况,让老师也掌握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共同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养成教育。学校、社区共同参与,构建家校共育的社会化教育。
学校社区共建共育组织系列工作安排
1、学校、社区共同参与,建立家长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养成教育。
2、学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理论,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的研究、实践活动。
3、开展“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长期帮助。给老人读报、表演节目、陪老人谈心。
4、组织志愿学生去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到社区做义务劳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清洁美化活动。
5、开展“帮困助学爱心奉献”活动。
6、邀请社区警署人员为全体学生、社区居民做法制安全教育报告。
7、开展“营造书香家庭,塑造博览之星”读书活动,提高思想文化素质。
学校和社区的共建,必将形成更加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和谐社区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和谐校园创建和素质教育进程的步伐,同时又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辟新渠道,“学校社区联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