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页面10576
首页 -> 专题页面 -> 文明创建 -> 强化责任担当 校社共建共享 -> 志愿服务
心理防疫促健康、线上课堂来护航;云端陪伴有温度、党员教师有担当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源: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还在进行,全民战期间,除了身体健康以外,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疫情发生以来,我校一直把心理防疫作为德育工作和学校整个抗疫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和家长及时提供线上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的讯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224日以来的每个星期日的早上8点,闵祥娟老师都会提前安顿好家人和孩子,一个人关在房间,准时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等待电话彼端的来访。3个小时的心理援助热线值班工作,也许一个来访电话或文字也没有,也许会接到几个无声的问候,也许会一连接到两到三个求助……但,无论铃声有没有响起,来自云端的温暖陪伴一直都在等待。

 

自疫情发生以来,和我校广大师生一样,闵祥娟老师看着一批又一批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前线支援的医务人员,希望自己也能够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当看到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工作组在全国招募心理志愿者时,她知道这是祖国在召唤。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和心理工作者,她义不容辞。通过两轮的筛选,闵祥娟终于如愿成为了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的首批志愿者。该热线由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华中师范大学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建,专为疫情开通,主要面向三类重点人群提供精准心理援助,即湖北省及武汉市防疫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公安干警及安保人员,同时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现已面向全国及海外留学生,提供24小时服务)。

 

闵祥娟老师回忆,接到通知时,有激动,也有几分担忧。激动,是因为终于可以为抗击疫情贡献出她的一份力量了;担忧,是因为虽然有近七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但平时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面向公众的热线、网络咨询这还是第一次,再加上一通热线只有一次且最长30分钟的接待机会,又是直接面向疫区一线的援助,唯恐因经验不足不能给来访者提供很好的帮助。带着这份责任感,闵祥娟老师每次都认真参加组织方提供的培训和督导工作,主动地学习网络和电话心理援助的专业内容,积极了解湖北疫情的发展动态,为每周三小时的援助工作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为电话彼端的来访者在30分钟里提供高质量、专业性的心理支持。

为帮助学生全面做好心理防护,我校通过线上平台开设了《心理健康》心理防课程。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防疫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了疫情带来的应激与应激反应,理性关注疫情信息,坚定必胜信念;引导学生觉察内心的情绪,正确认识与处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树立恰当的目标,加强身心锻炼,学会为自己减压;调整居家学习、生活作息,以良好的状态参加在线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会用爱的眼光看社会、待家人,体会当下的幸福,用积极的行动为开学做好心理准备。后续课程将根据我校学生当前心理特点,继续开展多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增添动力。

病毒无情人有情,闵祥娟同志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病毒不退,我们不散,闵祥娟依然在坚守,她是抗路上心灵的守护者,是云端里有温度的陪伴者!